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鲁教版(五四学制)| 五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资料袋。
绝句
绝句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一首四句。按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类型:其他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古诗拓展。(读读背背下面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江畔独步寻花                           游园不值
[唐]杜 甫                               [宋]叶绍翁
黄四娘家花满蹊,                   应怜屐齿印苍苔,
千朵万朵压枝低。                   小扣柴扉久不开。
留连戏蝶时时舞,                   春色满园关不住,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枝红杏出墙来。
类型:其他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词语,是我们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一)我们要正确地认读和书写学过的词语,懂得意思,注意积累词语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作为即将升为五年级的学生,尤其要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多下功夫,要能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及同一词语的不同含义,才能准确地使用词语,也才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理解词语不能靠死记硬背,要弄懂它的意思,除了查字典、词典得到确切的解释外,还可以采用下面的一些方法:
1.把词语中每个字的意思先弄清楚,再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来理解。如“一丝不苟”。“苟”就是“马虎”,“一丝不苟”就是“一点也不马虎”。
2.运用近义词或反义词来解释。如“富裕”就是“富足”。还有的词可以用简洁的语言作解释。如“慷慨”就是“情绪激昂的样子”。
3.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义。
4.注意词的褒贬义。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判断词的感情色彩。如,“果断”和“武断”的感情色彩截然不同;“骄傲”则在不同的句子中可能有不同的感情色彩。
常见题型:
(1)给带点字写出(或选择)正确的解释。
(2)一词多义。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或是同一个词语的不同意思)。
(4)判断词语的感情色彩。(或按词语的感情色彩分类。)
(二)我们要能辨析近义词和反义词。汉语词汇丰富多彩,它的特点之一就是近、反义词很多。近义词中,意义完全相同的叫等义词。辨析近义词,要注意:
1.分辨意义上的细微差别。有的是词义范围大小不同,如“战斗”和“战争”;有的是词义轻重不同,如“优秀”和“卓越”。
2.分辨色彩上的细微差别。有褒贬之分;书面语和口语之分。
3.分辨用法上的细微差别。有些通常固定地和某些词语搭配,如“简单”和“简朴”,“简朴”可以和“作风”搭配成“作风简朴”,而不大和“简单”搭配成“作风简单”;有些在适用的对象上有上、下之分,如“爱护”则多是上对下,“关爱”则都可以用。辨析反义词时要注意:
(1)词义是同一范围。
(2)词性要相同。
(3)有的反义词有一个,有的反义词不只一个。
常见题型:
(1)写出近义词(或反义词)。
(2)找出句子中的近反义词。
(3)选词填空。
(三)要会正确地搭配词语,给词语归类。词语搭配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在搭配时,除了要注意词语的搭配是否符合习惯,还要注意近义词意思上的细微差别。做词语归类时关键要读读这些词语,想想这些词所表示的事物可以分为哪几类,再按照一定的类别一个个地写。
常见题型: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2)将前后搭配得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3)选择正确的词语。
(4)将下列词语分类。
(5)按要求写词语。
(6)画出不是同一类的词语。
(7)按顺序排列词语。
(四)要能正确使用成语。成语是我们五年级同学要掌握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要认真掌握课文中的一些成语,还要注意课后的积累,做到不仅会写成语,不写错别字;知道成语的来源(古代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古代诗文、人民群众的口语)、意思,尤其是其中一些关键字的意思;还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常见题型:
(1)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2)根据意思写成语。
(3)解释成语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判断成语是否正确,并改正。
(5)区分成语的感情色彩。
(6)写近义、反义成语。
(7)将成语按要求归类。
(8)按要求写成语(如按来源写,按季节写,按数字写等)
(9)写出成语中的故事、主人翁等。
类型:其他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一、语文中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互换的方法:
1、改变人称,即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如果原句中出现了第二人称,则改为双引号以外的具体人称。
2、改动标点符号,冒号与逗号互换,去掉或加入双引号。
3、如果遇到问句,则需要改为表示商量的祈使句。
4、增删个别词语,保证句子的流畅通顺。
二、缩句
①“的”前,“地”前,“得”后的修辞词去掉
她的脸涨得通红。(主语是脸)
②“着”“了”“过”保留
③状态不能去
小汽车马路上行驶。
小汽车正在马路上行驶。
④地点、时间状语去掉
三、扩句
注意事项
(1)看懂例句,审清要求。(有的题目要求照例子扩句。)
(2)不能改变句子的基本意思和句型。
(3)扩句后语句要通顺。
扩句的方法
1.画句子的主要成分在扩句。
找到了句子的主要成分,就可以明确在哪里加修饰、限制的成分,进而在思考扩充什么样的词语。
2.先提问,再扩句。
抓住句子的主要成分,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并回答提出的问题,这也就是在扩句。
类型:其他
难度系数:容易0.9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一、中心句的概念:
所谓中心句就是能够统领全篇的句子,有的中心句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中心句提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技法详解
1、从某种意义上讲,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句,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中心句在文中位置的一般规律及作用。
①中心句在文章或自然段的开头,又称“总起句”,起到统领全文或全段的作用。
②中心句在文章或自然段的末尾,又称“总结句”,起到总结全文或全段的作用。
③中心句在文章或自然段的中间,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段”或“过渡句”的作用。
④中心句在文章或自然段的开头和结尾反复出现,起着强调和增强印象的作用。
3、怎样找中心句?
(1)思路导航
①从总起句去找。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
②从结尾上去找。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③从反复句上去找。有的文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往往反复出现同一个句子,它就是中心句。
④从议论句上去找。文中议论处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因此,议论句中的关键句就是中心句。
⑤从哲理性句上去找。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⑥从含义深长的句子上去找。有的句子中意义含而不露,蕴藏着深长的意义,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⑦从过渡句上去找。有的文章往往用过渡句来点明中心句。
(2)例题精讲
①观察哪句话是讲全文或全段主要意思的,这句话就是文章的中心句。
如: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这句话是讲全段主要意思的,它就是这段的中心句。
②观察全文或全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哪句话就是文章的中心句。
如: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那清澈湖水中的每一个倒影,反映了我们的经历和记忆;那潺潺的流水声,回荡着我们祖辈的亲切呼唤。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滋润我们的心田,养育我们的子子孙孙。河水运载我们的木舟,木舟在永流不息的河水上穿行,木舟上满载着我们的希望。(《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段话是围绕着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这句话来写的,它就是这段话的中心句。
③通过分析、比较,以最能概括主要内容而不是中心思想的句子作为中心句。
如:秋天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秋天,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你瞧,西面山洼里那一片柿树,红得多么好看,简直像一片火似的,还有苹果,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也是红得那么鲜艳。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玛瑙似的红果。葡萄呢,更逗人喜爱,那种叫“水晶”的,晶莹剔透,真像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而那种叫“红玫瑰”的,则紫中带亮,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 好一派迷人的秋色啊!我喜欢这绚丽灿烂的秋色,因为它表示着成熟和繁荣,也意味着欢乐和富强。这句话概括了文章描写的主要景色,它就是这段话的中心句。
三、思维误区警示
总起句与中心句有何区别
1、两句位置不同,总起句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中心句可在开头,也可在文中。
2、两句作用不同,总起句是对文章或段落内容的概括,总领全文或全段。中心句是对文章表达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的概括。
有时,中心句就是总起句。
比如:在文章的某一段中,这段中,这段内容围绕段落中的某句话来写,像这样的句子,既可以称为段的中心句,又可以称为这段的总起句。
例子:雷锋始终保持劳动人民本色,生活十分简朴(总起句)。雷锋参军后,从每月的津贴费中拿出一角钱交团费,两角钱买肥皂,再用一些钱买书,其余的钱存入银行。他穿的袜子补了又补,不知补了多少次,最后已补得完全改了样,还舍不得丢。他的搪瓷脸盆已经用了多年,上面的搪瓷掉了很多,他也舍不得买新的。他的一件大衣,是从家乡带来的,已经很破旧了,但他洗了又洗,补了又补,还穿在身上。
四、本节课的重难点:怎样找中心句。
操作步聚与要领
1、通读全段,确定段落的基本类型(叙述性、描写性、综合性)。
2、了解中心句在段内的位置及一般规律:
①起领起、概括、总说作用的中心句在段落开头。
②起归纳、强调作用的中心句在段尾。
③既承上启下的中心句在段中。
④有些段落中心句以不同的句式在开头、结尾同时出现,中心句可能不止一处。
⑤有些中心意思要用相关的几句话来表达,中心句不只一句。
⑥有些段可能不止一个中心,若是两三个方面并列,可有两三个中心句。
3、根据段落类型和位置规律寻找中心句:
①记叙性段落、描写性段落的中心句应是概括性的话,常位于段首
②说明性段落的中心句要点出说明的对象及说明对象的特征,常位于段首或段末。
③议论性段落的中心句往往是一句明确判断的话,位置是不固定的。
④综合性段落的中心句可根据表达方式的变化确定。叙述议论结合的段落中心句多是议论句;描写和抒情结合的段落的中心句多是抒情句;没有议论的段落,中心句是起概括作用的叙述句。
4、检验找到的中心句是否正确:
①看其他较突出的句子是否围绕它来表述。
②看这句话能否概括全段内容。
③看这句话表述是否完整(如不完整,可从前句或后句中找到有关内容概括后补充)。
类型:其他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关联词知识梳理。
1、并列句(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如:“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又……又……、既……又……、一边……一边……、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不是……而是……
2、承接句(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如:“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做。”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接着……、……就……、……于是……、……又……、……便……
3、递进句(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如:“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不仅)……而且……、不但……还……、……更(还)……、……甚至……
4、选择句(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从中选出一种)如:“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么……、宁可(宁愿)……也不……、与其……不如……
5、转折句(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如:“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尽管……可是……、……然而……、……却……
6、因果句(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如:“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由于)……所以……、……因而(因此)……、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
7 、假设句(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如:“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就……、即使……也……
8、条件句(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如:“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不断地提高。”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就……、无论(不管、不论)……也(都)……、只有……才……、不但(不仅)……而且……、虽然……但是……、因为(由于)……所以……
类型:其他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词语结构点拨:
在小学阶段把遇见的一些固定模式称为词语的结构。
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aab式:如:摆摆手 洗洗脸
abb式:如:亮晶晶 红彤彤
aabb式:如:高高兴兴 认认真真
abcc式:如:小心翼翼 众目睽睽
aabc式:如:津津有味 娓娓动听
abab式:如:讨论讨论 学习学习
abac式:如:又高又大 越来越好
类型:其他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面这些词语加点字音特别特别容易读错,有的连资深名师都会混淆,一定要牢记哦!
měng古      羞(sè)    一(cù)         衣(jīn)
xuàn染      yū回       (kuī)着        浊(hún zhuó)    
(zhuō)    室(dǒu)     纷(xiāo)     参差(cēn cī)     
(bó)      旖旎(yǐ nǐ) 摇(yè)       娑(pó suō)
(qióng)   鸣啭zhuàn     赠予yǔ          鸡黍(shǔ)
(kòu)   一灯 zhǎn)   灭(jiān)       起(lūn) 
子(báo)    围(jiān)   憧憬(chōng jǐng)黑魆魆(xū) 
姓郝(hǎo)    开(huō)    风(mǐ)      (jū)躬尽(cuì)
疙瘩(gē da)  住(qiǎ)   挨揍(ái zòu)    然(yǎn)
甲(kuī)    着(cuán)  叱咤(chì zhà)   破(zhàn)
脚(duò)    然(tuí)   沮丧(jǔ sàng)   抽(tì)
qiāng       chǎ腿      yǎn月刀       一hòng而散
xìng悻然     一liǔ      (pán)桃会   一(mú)一样   
(gēng)替   陆(zhuó)  陨石(yǔn)        磁场(chǎng)
(sì)     稀薄(bó)    型(mó)       雕镂(lòu) 
(kuò)    气(fēn)   蟠(pán)龙        击罄(qìng)    
笑(níng)  月(zhēng)  御(shàn)房    (cuán)在一起  
笑(chī)    蹿上(cuān)  乱哄(hōng)  (jiǒng)然不同  
德门(zhāo) 退(lì)     缩(quán)    肖(xiào)  
梧(kuí)    住jiū       笑níng         扶chān
吞没 mò        肆虐(sì nüè) 瞪(dèng )着     狂奔bēn而来      
柏bó林        嗤chī笑        奔bèn上木桥    势不可当(dāng)
咔kā嚓chā     后备役yì       山(āo)      不假jiǎ思索  
(qí)    排(tà)    盘(jù)      恩(cì) 
(gōng)   枯(jié)    地(pá)      肆虐(sì nüè)   
(qiāo)   单薄(bó báo)  着(qíng)    挺( jìng )
水(tāng)   玉(zhóu)   汤汤(shāng)   晒(pù)
掌(fǔ)     抽(chù)    山(sōng)    奴婢(nú bì)
静(tián)   入场(quàn) 驰骋(chěng)   尴尬(ɡān ɡà)
人(pú)     压(zhòu)   品(ɡòng)   然而止(jiá)
一匹(chá)  帽(zhān)   猪(huān)   栩如生(xǔ)
(jiù)    蓝(qié)    下(sǎ)     碧(chéng)   
参差(cēn cī) 泼(là)     投(zhì)    追(dào)     
(yàn)    囫囵(hú lún) 竹(bào)    膝(xī kē)
(shòu xuē)笔(gē)     仪馆(bìn)  水浒传(hǔ zhuàn)
类型:其他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病句分类。
(一)成分残缺:成分残缺是指句子不完整,缺少某一个成分,使表达的意思不明白的一种病句。
1、下课了,在操场上玩游戏。
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玩游戏。
这句话缺少了“谁”这个主语部分,谁在操场上玩游戏呢?意思不明白。
2、我们学校书法竞赛活动。
我们学校举办书法竞赛活动。
这句话中因“做什么”这个谓语部分不完整,所以意思不完整。
3、老师在认真地为我们批改。
老师在认真地为我们批改作业。
这句话中的后部分“为我们批改”不完整,缺少了与“批改”这个中心词搭配的宾语,使人不明白老师为我们批改什么。
(二)意思重复:意思重复,是指句子中重复使用了意思相同的词语,显得多余累赘的一种语病。
1.我们正在观看优美漂亮的舞蹈。
我们正在观看优美的舞蹈。
这个句子中的“优美”和“漂亮”是意思相同的两个词语。
(三)归类不当:归类不当,是指句子里根本不是属同一类的事物混杂在一起说,造成归类不恰当的一种语病。
1.妈妈买了冬瓜、茄子、扁豆、猪肉等许多蔬菜。
妈妈买了冬瓜、茄子、扁豆等许多蔬菜。
这个句子把“猪肉”归属到蔬菜类,显然是错误的。
(四)词序颠倒:
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如:“语文对我很感兴趣。”“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五)用词不当:
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使用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
例如:“他做事很冷静、武断。”“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类型:其他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快乐阅读。

祖国妈妈

祖国妈妈,您是蓝蓝的天空,

我们是展翅高飞的小鸟;

祖国妈妈,您是广阔的海洋,

我们是海洋中欢快的鱼群;

祖国妈妈,您是富饶丰美的草原,

我们是幸福顽皮的小羊。

啊,祖国!

您是慈祥的母亲,我们爱您!

类型:其他
难度系数:容易0.9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