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
-
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登录
|
注册
试卷
|
试题
|
走进学进去
|
学进去
试题
试卷
字/词
搜索
购买服务
首页:
小学语文 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
>
17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洞庭
部编版
|
三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2 花的学校
3*不懂就要问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
习作:猜猜他是谁
语文园地
第二单元
4 古诗三首 山行 赠刘景文 夜书所见
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6 秋天的雨
7*听听,秋的声音
习作:写日记
语文园地
第三单元
8 卖火柴的小女孩
9*那一定会很好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11*一块奶酪
习作:我来编童话
语文园地
快乐读书吧
第四单元
12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14*小狗学叫
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
习作:续写故事
语文园地
第五单元
15 搭船的鸟
16 金色的草地
习作例文
我家的小狗
我爱故乡的杨梅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第六单元
17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洞庭
18 富饶的西沙群岛
19 海滨小城
20 美丽的小兴安岭
习作:这儿真美
语文园地
第七单元
21 大自然的声音
22 父亲、树林和鸟
23 带刺的朋友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习作:我有一个想法
语文园地
第八单元
24 司马光
25 掌声
26 灰雀
27*手术台就是阵地
口语交际:请教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
语文园地
试题
题型:
全部
选择题
填空题
语言表达
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信息匹配
书面表达
句型转换
连线题
判断题
排序题
书写
诗词曲鉴赏
修改病句
简答题
其他
听读鉴赏
难易程度:
容易
较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排序:
综合排序
试题难度
使用次数
真题次数
共
159
道相关试题
给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碧水东流至此
回
(
)
A.返还。
B.答复。
C.回旋。
2.水光潋滟晴
方
好(
)
A.方向。
B.地方。
C.正。
3.
欲
把西湖比西子(
)
A.想要。
B.欲望。
C.将要。
4.天门中
断
楚江开(
)
A.从中间断开。
B.中途停止或断绝。
5.湖光秋月两相
和
(
)
A.和谐。
B.温和,暖和。
6.山色空
蒙
雨亦奇(
)
A.云雾迷茫的样子。
B.空的,没有东西
7.山色空蒙雨亦
奇
(
)
A.奇怪。
B.奇妙。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望天门山》描写了天门山一带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
2.《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诗中的“楚江”指长江。
( )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种朗读停顿划分是正确的。
( )
4.《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湖”指的是西湖,“初晴后雨”是说刚开始是晴天,后来下雨了。全诗赞美了西湖美妙多变的天气。
( )
5.《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诗人苏轼写的,诗中描写的是西湖的美丽景色。
(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 )
2.《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这首诗描写了夏季月光下的洞庭湖。
( )
3.“山色空蒙雨亦奇”中“奇”的意思是奇妙。
( )
4.“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
,
。
,
。
1.默写古诗。
2.诗中的“西子”指
________
。
3.下列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正。
B.亦:也。
C.欲:贪心。
D.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4.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西湖
________
和雨天的景象。
5.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_____
比作
______
,突出了西湖的
_______
。
6.在诗中,诗人
_________
(谁)用奇妙而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美。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7.诗中描写雨中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
”。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诗歌鉴赏
读《望洞庭》,回答下列问题:
望洞庭
唐 (
)
,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
1.唐
________
________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________
。
2.写出诗的前两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
3.前两句诗中,诗人把
________
比作了
________
,突出了洞庭湖面
________
的特点。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我会把意思相近的词语选出来。
妈妈
________
生日
________
吃饭
________
害怕
________
收拾
________
A诞辰 B恐惧 C母亲
D整理 E就餐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先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再写写句子的意思。
(1)湖光秋月两相和
湖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月:
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红胜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绿如蓝:
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判断下列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________
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________
③能不忆江南?
________
④潭面无风镜未磨,白银盘里一青螺
________
最后一句有三处比喻,分别是把
________
比作
________
,把
________
比作
________
,把
________
比作
________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我是拼音小能手
zhōng duàn
chǔ jiāng
gū fān
___
___
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望天门山》描写了天门山一带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
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种停顿是正确的。
( )
3.《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湖”指的是西湖,“初晴后雨”是说刚开始是晴天,后来下雨了。诗赞美了西湖美妙多变的天气。
( )
4.“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 )
5.《望洞庭》一诗描写了夏季月光下的洞庭湖。
(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