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教科版(2003)| 五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为加点字注音。
(1)见两小儿辩(      )                       (2)孰为多知乎(      )
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我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__            (2)孰为多知乎_______
3.文中哪句话表明两小儿辩斗的内容是很复杂的?把这句话抄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这篇文言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故事简短,深入浅出。
B.这则文言故事主要以人物对话的形式来展开情节。
C.文中两小儿辩斗时的语言,要读出理直气壮,充满自信的语气。
D.“日”字在文中多次出现,反复强调所辩的对象是极为常见的,意在告诉我们即使是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也可能包含着我们不了解或不确定的知识,需要多观察、多思考。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韩非子·内储说上》


       注释:①宣王:齐国国君。②竽:古代乐器,像现在的笙。③必:一定,必须。④南郭处士:南郭先生。⑤请:请求。⑥说:同“悦”,表示很乐意。⑦廪食以数百人:待遇跟那几百人一样。⑧立:继承了王位。⑨好:喜欢。
(1)文中两位齐国的国君,第一位是_____,第二位是_____
(2)“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对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A.齐宣王让人为他吹竽,必须三百人一起吹奏。
B.齐宣王给别人吹竽,需要三百位观众。
(3)联系上下文就能知道“好一一听之”说的是_____(谁)喜欢一个一个听人吹竽。
(4)结合注释,写出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南郭处士会不会吹竽?你从哪句话读懂的,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滥竽充数的意思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滥竽充数》选自《韩非子》,我们学过的故事《_______》也选自这本书,告诉我们说话做事不能前后矛盾。
(8)你平时还读过哪些给人讲道理的故事,把故事的名字写下来,至少写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文言文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A.惟/弈秋之为听
B.思/援弓/缴而射之
C.为是/其智弗若与
2.背诵古文,按原文填空,填写在文中横线上。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正确的是(       
A.通国之弈者。                                 (善:擅长)
B.曰:非也。                                 (然:然而)
C.是其智弗若与?                           (为:为了)
4.作者通过学弈这件小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凡事要细心,不能三心二意,否则一事无成。
B.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有超人的本领。
C.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策略品鉴。

胤/①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②不常得油,夏月/③则/④练囊/⑤盛/⑥数十萤火/⑦以/⑧照书,以/⑨夜继日焉。

1.读通课文,选字音。
胤(yìn   yìng)     倦(juàn   jùn)
2.初读文,我知道“恭勤不倦”的“倦”为“疲倦”“家贫不常得油”的“贫”为“_____________”,我会用____________的方法读懂意思。
3.文中的9处停顿,我觉得,只有其中的第(              )处不合适。改正过后再朗读,我就发现自己已经能读好停顿了。
4.老师教过“提问悟理”。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是平常,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这是在考场啊,我只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明白了“恭勤不倦”和“博学多通”是(转折   因果)关系,用关联系组句成: _________胤恭勤不倦, ___________博学多通。
5.老师是按照“读通课文—(              )(              )—提问悟理”四步教的,我们可以按这四步学习文言文(              )
6.我来背诵。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__________,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________焉。读古文,头脑中浮现出对应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下面的文言文,答题。

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其核——《世说断语·俭啬》


①【恐】担心       ②【恒】总是       ③【钻】钻破     ④【核】果实中含果仁的坚硬部分
1.照样子、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胤恭勤不。(疲倦)
恐人得其(      )                  恒钻其(      )
2.借助注释写出句子的意思。
恐人得其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文中的王戎和《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的王戎一样机智聪明。
B.文中的王戎狡猾吝啬。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文言文阅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解释下列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1)不筑:______________
(2)暮而果大亡其财:_________________
2.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3.其家甚智其子,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     
A.富人儿子非常聪明
B.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C.做人不要多管闲事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里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

1.联系上下文,猜一猜词语的意思
阴云漠漠:______________     使君:______________
2.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文各体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3.请给选文取一个题目: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课文《自相矛盾》,完成后面的练习。

楚人有盾与矛者,之曰:“吾盾之,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能应也。

               

1.请把课文补充完整。
2.请写出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鬻——(      )       誉——(      )       坚——(      )       弗——(      )
3.“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带给你什么启发?请联系生活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文言欣赏。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楚人有鬻盾与矛(      )                    (2)物莫能(      )
(3)子之矛陷子之盾(      )                    (4)其人能应也(      )
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正确的一项是(       
A.矛很锐利,能戳穿他的盾B.盾很坚固,他的矛戳不穿C.他自己也无法回答
3.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了《自相矛盾》一课后,假如你是那个楚国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与欣赏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是”的意思是什么?(  )
A.代词,这B.表示答应C.对的,正确D.认为正确
2.“卒”的意思是什么?(  )
A.小兵、兵卒B.完毕、完成C.死亡、逝去D.终于、到底
3.“逢老媪方磨铁杵”,这时李白是什么样的心情?(  )
A.好奇B.轻视C.紧张D.佩服
4.“太白感其意”,令李白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
A.老媪的意志坚定B.老媪的勤劳俭朴
C.老媪的勇敢无畏D.老媪的慈祥和蔼
5.对文中“世传”一词,下面哪一项理解不正确?(  )
A.这个故事不能确定其真实性B.这个故事被百姓世代传颂
C.这个故事来自民间口口相传D.这个故事是许穆编造的
6.哪一项与“铁杵成针”这个故事讲述的道理不同?(  )
A.愚公移山B.水滴石穿C.绳锯木断D.半途而废
7.听到老媪回答“欲作针”,李白会怎么想?怎么说?请结合文章内容写一写____
8.“诗仙”“才子”“酒仙”“剑客”“游子”……有着不同称号的李白,是个特点丰富的人。在这个世传的小故事中,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吧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