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版(1990s)| 五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

“诺曼底号”遇难记<节选>

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

船头先下去,须臾,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

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

1.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填空。
(1)一点也不动。(______
(2)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______
2.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同时又是对船长____________的描写,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他的________________品质。
3.文中哪句话是对船长一生的评价?这句话集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闯关。

“诺曼底号”遇难记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A   着,B   着,C   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过了一会儿,他喊道:“把克莱芒救出去,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

轮船在深深的海水中慢慢下沉。

人们尽力加快速度划着小艇,在“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

“快干!”船长又叫道。20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船头先下去,须臾,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1.“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一句中的“这样”指代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在选文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3.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了哈尔威船长的高贵品质,用“    ”画出来。
5.文中有一个浮雕式的特写镜头:“屹立在舰桥上……犹如铁铸,纹丝不动”,这里的描写突现了船长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这里的场面描写有什么作用?“凝视”中包含了人们的哪些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生死跳伞

汤姆有一架自己的小型飞机。一天,汤姆和好友库尔及另外5个人乘飞机飞过一个人迹罕至的海峡。飞机已飞行了两个半小时,再有半个小时,就可到达目的地。

忽然,汤姆发现飞机上的油料不多了,估计是油箱漏油了。因为起飞前,他已给油箱加满了油。

汤姆将这个消息传达后,飞机上的人一阵惊慌,汤姆安慰他们:“没关系的,我们有降落伞!”说着,他将操纵杆交给也会开飞机的库尔,走向机尾拿来了降落伞。汤姆给每个人发了一个降落伞后,在库尔身边也放了一个降落伞袋。他说:“库尔,我的好兄弟,我带着5个人先跳,你开好飞机,在适当的时候再跳吧!”说完,他带领5个人跳了下去。

飞机上就剩库尔一个人了。这时,仪表显示油料己尽,飞机在靠滑翔无力地向前飞。库尔决定也跳下去,于是,他一手扳紧操纵杆,一手抓过降落伞包。他一掏,大惊,包里没降落伞,是一包汤姆的旧衣服!库尔咬牙大骂汤姆!没伞就不能跳,没油料,靠滑翔飞机是飞不长久的!库尔急得浑身冒汗,只好使尽浑身解数,往前能开多远算多远。

飞机无力地朝前飞着,往下降着,与海面距离越来越近……就在库尔彻底绝望时,奇迹出现了——一片海滩出现在眼前。他大喜,用力猛拉操纵杆,飞机贴着海面冲过去,嗵的一声撞落在松软的海滩上,库尔晕了过去。

半个月后,库尔回到他和汤姆居住的小镇。他拎着那个装着旧衣服的伞包来到汤姆的家门外,发出狮子般的怒吼:“汤姆,你这个出卖朋友的家伙,给我滚出来!”

汤姆的妻子和三个孩子跑出来,一齐问他发生了什么。库尔很生气地讲了事情的经过,并抖动着那个包,大声地说:“看,他就是用这东西骗我的!他没想到我没死,真是老天保佑!”

汤姆的妻子说了声“他一直没有回来”,就认真翻看那个包。旧衣服被倒出来后,她从包底拿出一张纸片。但她只看了一眼,就大哭起来。

库尔一愣,拿过纸片来看。纸上有两行极草的字,是汤姆的笔迹,写的是:“库尔,我的好兄弟,机下是鲨鱼区,跳下去必死无疑。不跳,没油的飞机不堪重负,会很快坠海。我带他们跳下后,飞机减轻了重量就肯定能滑翔过去……你就大胆地向前开吧,祝你成功!

1.请你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简要地写一写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飞机上的人一阵惊慌”是因为____________;汤姆留下的纸片,字迹“极潦草”是因为____________
3.想象一下,库尔看了汤姆留下的纸条后,会对汤姆的妻子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汤姆以牺牲个人的代价而保全库尔一个人的做法值得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写“他一掏……是一包汤姆的旧衣服”,直到文章最后才写到纸条及纸条上的内容,这样表达的好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设置悬念,前后照应B.一波三折,引起兴趣
C.突出形象,深化主题D.渲染气氛,推动情节
6.你认为《生死跳伞》这个题目好吗?为什么?联系文章内容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梅花


梅花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花卉之一,原产我国西南地区。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开始栽培梅花了。梅在我国的商代,是被人们当作调味品使用的,几乎和食盐同样重要。古代的梅和盐就像今天的醋和酱油,是人们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在古代,梅还用在酒席和祭礼上,也常常作为礼物赠送亲友。春秋战国时期,爱梅的风气已很兴盛了,到了汉朝初年,不仅有食用的梅,还有供观赏的重瓣梅花。南北朝时,南京和扬州都是植梅的胜地。在唐代,杭州孤山的梅花非常有名。而宋代则是历史上植梅的繁盛时期。在范石湖的《梅谱》里,记述了当时已有一百多种的梅花。江浙一带更是名闻天下,被称为“香雪海”的苏州邓尉梅林,就是宋人开始种植的。而现在的“邓尉探梅”,则是苏州的一大景观,是著名的探梅胜处。

梅花品种繁多,一般可以分成食用和观赏这两大类。为了生产梅的果实而栽种的叫食用梅,有白梅、青梅和花梅等,果实可以制果酱、果酒和蜜饯。没有成熟的果实可以熏制成焦黑色的乌梅,是一种中药,有“止渴生津、敛肺涩肠”的功用,中医常用来治疗久咳、泻痢、口干、烦渴等症状。而观赏类的梅花,堪称万紫千红,五彩缤纷。按梅花枝条形状和花的姿色,形成了一种梅花分类新系统,可归纳为四类:直脚梅类、杏梅类、照水梅类、龙游梅类。这四种类型的梅花,各具特色。杏梅类,枝叶好像杏花树的枝叶,花开复瓣,花瓣与花萼的颜色跟杏花相似,花期较晚,几乎没有香味。照水梅类,树枝下逗,开花时朵朵向下,香味很浓,比较珍贵和稀有。龙游梅类是一个罕见的品种,其枝条弯曲得像游龙一样,花开为白色,重瓣,有极浓的香味。直脚梅类是梅花的典型品系,品种最多,树枝长势直上或斜出,花型、花色、萼色有多种区别。

梅是我国特有的植物,花期在春节前后,为园林中争先报春的花卉。梅树的寿命可长达数百年,愈是老干古枝,愈显得苍劲挺秀,生意盎然。杭州超山有一株“宋梅”,相传是我国宋代末年种植的,已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霜。浙江天台山中的国清寺,大殿的左侧有一株“隋梅”,相传是建寺那年灌顶和尚亲手栽种的,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此外,广东大庾岭的罗浮山,杭州西湖的孤山,苏州的邓尉山,无锡的梅园,武昌东湖的梅岭,都是著名的赏梅胜地。梅花开在百花之先,生性耐寒,独标高格,历来象征人们的刚毅精神和崇高品质,同时在凛冽的寒风中傲然盛开,向人们传达着春天的信息,给人带来了春天般温暖的感觉。

1.关于梅在古代的用途,下列说法文中没提到的一项是( )
A.不仅可供食用,还可供观赏B.在商代被人们当作调味品使用
C.冲水可代替茶D.常常作为礼物赠送亲友
2.关于梅花的品种,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据记载,在宋代已有一百多种的梅花
B.食用梅可分白梅、青梅、花梅、乌梅四类
C.中医常用乌梅治疗久咳、泻痢、口干、烦渴等症状
D.观赏梅可分直脚梅类、杏梅类、照水梅类、龙游梅类
3.公园有株梅花,枝条形状和花姿如图,香味浓郁,据梅花分类系统归类,这可能是( )
A.直脚梅类B.杏梅类
C.照水梅类D.龙游梅类
4.下列说法恰当的一项是( )
A.邓尉梅林有“香雪海”之称B.赏梅的最佳时期是立春前后
C.赏千年古梅可到杭州的超山D.无锡的梅岭是著名的赏梅胜地
5.下列描写梅的诗词句中,表达了乐观、顽强的精神的一项是( )
A.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B.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C.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D.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6.梅、兰、竹、菊被我国历代文人称为“花中四君子”,象征高尚的品德。请结合短文推测梅被列为四君子之一的理由,至少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练习

跳水(节选)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孩子走到桅杆顶端横木上是为了__________
2.用“——”画出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详细描写孩子面临的危险情况。
                                              
3.“四十秒钟——大家觉得时间太长了。”“四十秒钟”是很短的,为什么“大家”觉得“太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是怎样做的?你认为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诺曼底号”遇难记(节选)

(震动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qī qì)着,(惊恐万状 惊心动魄),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chuǎn tuān)急,势不可当。轮机火炉被海浪呛(qiāng qiǎng)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hē hè):“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1.用“√”标出选段括号里正确的读音和词语。
2.“诺曼底号”刚刚遇险时,乘客和船长的表现是怎样的?(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从中可以看出乘客极度_____________,船长_____________
3.“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船长真的把自己给忘了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思考并回答。

认识父亲

我们对父亲是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陌生得许多做儿女的全然不理解父亲那颗(炽热 炽烈)的心。我常听人说,父母对儿女的感情是百分之百,而儿女对父母却总是打些折扣。我不知这话准确到何种程度,但我却亲眼目睹,多少可怜的父母为儿女吃尽了天下苦,受尽了世间罪,有的为了儿子更好地活着,他们(原意 宁愿)献出属于自己仅有的一次生命。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崇高和伟大?

有些儿女有意或无意地将生命交给了死神,这却把父亲推进了无边的苦海。

我的一位同事是颇有影响的钢琴家,他的妻子早已离去。他和儿子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将一身艺术细胞传给了儿子,把他拉扯成人,送进了剧院。儿子也挺争气,很快适应了紧张的剧院生活。不料在一次装台的义务劳动中从顶棚跌下,当场停止了呼吸。剧院院长把儿子的父亲接了去,问他有什么要求,那位几次从昏迷中醒来的父亲把头摇摇,说想到儿子出事的地点看看。

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院长叫人把剧场大门打开,领着他走到台前,父亲实在憋不住,一下子(跌倒 扑倒)在儿子摔下的地方,再也无力站起。

整个剧场空空荡荡,无声无息,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在这苦难的父亲的胸中掀起了滔天巨澜。至今,在那个家中,儿子住过的房间还完整地保留着。每天上班,父亲总得在门口轻轻说声:“儿子,再见!”回来时又说一声 爸爸回来了 儿子 吃饭时 儿子坐过的桌边依然放一双筷子 它正无声地向父亲诉说着他在另一个世界的一切

我一直不敢从离我住处不远的那条街走,不为别的,只怕看到一位伫立在街头的老人。他几乎每天都在人们下班时间站在那里,面对着澎湃的自行车流和人流,眺望着,(寻觅 寻找)着他那早已离开人间的儿子。

父亲是伟大的,是坚强的。(严重 严酷)的现实常常扭曲了父亲的情感,沉重的负担常常压得父亲喘不过气来,天灾人祸,狂风暴雨都被父亲征服了。是他用点点血汗,以透支的生命为儿女们开出一条成功之路,也给自己带来无尽的欢乐。

1.把字写漂亮。
chì rè   jù lán   yán kù   péng pài
( )( )( )( )
2.联系上下文,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打“ √ ”。
3.请你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世界上父爱最崇高最伟大?(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说说儿子死后,钢琴家“只想到儿子出事地点看看”的 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简洁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人说:母爱如山,父爱如水。我们在平时更多地赞颂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却常常忽视了父爱的深沉与长久。读了这篇短文,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练习。
母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限定为三斤。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这三斤珍贵的水,而这些水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的老牛挣脱了缰绳,闯到沙漠里运水车必经的公路旁。运水的车来了,老牛迅速冲上公路,司机紧急刹车,军车停了下来。老牛沉默着立在车前,任凭司机怎样呵斥驱赶,它就是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双方仍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强。人和牛就这样对峙着,运水车不能前进。性急的司机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仍然一动不动。
后来,牛的主人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
老牛凄厉的叫声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风,显得分外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三斤左右,放在牛的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头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处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中,它们就掉转头,慢慢往回走去。
[[QOrDeR]]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挪动(né    nuó) 倔强(jué   juè) 贪婪(lán  nán)
【小题2】给多音字注音。
刹车(  ) 刹那(  ) 处分(  ) 四处(  )
【小题3】词语巧搭配。
(  )的主人  (  )的叫声  (  )的故事
(  )的牛背  (  )的水   (  )的老牛
【小题4】填空。
这是一头(  )的老牛,一头(  )的老牛,一头(    )的老牛。
这是一个(  )的故事,一个(  )的故事,一个(    )的故事。
【小题5】文中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用心读这个真实的故事,想象当时的情景,把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练习。
在维也纳寻找贝多芬
那是一个时而晴朗,时而飘着雪花的三月,我去维也纳默默地寻找着贝多芬。即使在维也纳,贝多芬也是很难找到的。虽然他从1792年11月就到了“德意志音乐的首都”维也纳,在那里生活了35年,乔迁过30个寓所。而且,几乎他所有的重要作品都是在维也纳完成的。1827年3月26日,“他在大风雨中,在大风雪中,在一声响雷中,咽了最后一口气。一只陌生的手替他阖上了眼睛”(罗曼·罗兰《贝多芬传》)那所宅第就坐落在黑色西班牙街上,一百多年来,一直保留为贝多芬纪念馆。但我在黑色西班牙街听到的是最后一个低沉的音符,看到的是一个凝固了一百多年的悲剧的终场。却没看到贝多芬,没有!
贝多芬的祭日那天,我走进维也纳森林的海伦娜山谷,过了一座湍急溪流上的小桥,就是人们说的“贝多芬小路”了。路两旁堆积着去年的黄叶……树枝上刚刚有些绿意。小路旁边竖有一块绿色的上、牌子,上面写了一段贝多芬1818年的日记:“恍惚大地上的每一棵绿树都在向我述说。神圣啊!神圣!森林里的一切都让人心旷神怡。谁能把这一切用语言来表述?森林里的甜蜜和静谧……”罗曼·罗兰证实:他的“耳朵完全聋了。从1815年秋天起,他和人们只有笔上的往还。”可他竟然还能听见大自然的语言,因为大自然的语言是神明的语言。否则,人类的损失就太大、太大了!在离开地面约两米的粗糙的峭壁上,雕刻着青年贝多芬的半身像。路旁有一块贝多芬经常歇息的岩石。这时,我真正找到了贝多芬!听到和看到了他!我悄悄地坐在贝多芬的身边。他的右手轻轻地敲击了一下岩石,神秘的 IA-MI的和声从天而降。在他整修灵魂领域里,轰然出现一个D小调的动机。这个动机带着他回顾了自己痛苦的一生。我看见,阳光落在他那饱满的前额上,很快就移去了。留下的是淡淡的愁云。雪花落在他的眼窝里,很快就融化了,留下的是浅浅的泪痕。接着上,林中一只对春天最敏感的小鸟啭鸣起来,引出一段春天的牧歌。之后,殷切的和平祈求与无奈的人生惆怅交替出现,号角声像是渐近,又像是渐远。最后,美妙的合唱在提琴的带领下升起。唱的是什么?他全神贯注地倾听着:是席勒的《欢乐颂》!对!是的!“拥抱吧,千万生民!把吻送给全球。”欢乐和爱是一体的,是分裂着的人类的永恒的渴望。但在器乐和声中,不是理想地体现了人的融合么!――贝多芬一跃而起,一路看着、听着、欣赏着,携带着他所创造的美丽欢乐的新世界,回到自己的住所。当然他在谱纸上绘出了海伦娜山谷里的一个辉煌的白日梦――那就是伟大的《第九交响乐》。
1.(1)贝多芬耳聋之后,仍能“听见大自然的语言”,请问:文中大自然向贝多芬述说了什么?(至多不超过9个字)
(2)为什么贝多芬能听见大自然的语言?(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不超过15个字)。
2.贝多芬在海伦娜山谷里所做的“辉煌的白日梦”,主要内容是什么?(不超过5个字)
3.作者在文中分阶段地提示了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旋律的含义,共分为三个阶段,将其具体内容按要求写在空格内。     
第一阶段内容是                                              。(最多不超过5个字)
第二阶段内容是                                              。(最多不超过15个字)
第三阶段内容是                                               。(最多不超过5个字)
4.促使作者真正找到贝多芬的因素,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两项是(  )
A.在贝多芬逝世纪念日那天寻找贝多芬  
B.维也纳森林的风光
C.峭壁上贝多芬的半身雕像
D.对春天最敏感的小鸟的啭鸣
 
E、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

1993年10月,南宁市二中学生黄天明在第五届国际青少年奥林匹克计算机比(sài shài)中获得了银牌,为祖国争了光被评为“南宁市杰出中学生”新长征突击手”。

“梅花香自苦寒来。”黄天明的成绩,来自他惊人的毅力和个人的勤奋。他十分喜欢数学,常常专心致志地做数学练习,往往为解一道题,花上几天时间。他想,如果从这里到火车站有三条路,把每条路都走一次,就能知道哪条最近、最快;学数学也是这样,常用多种方法计算,才能使今后的计算做到既准确又迅速。

天明从小学开始学计算机。多年来,他总是提前学习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课本。多少次,他为解一道题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妈妈喊吃饭,他却走错了方向……就这样,他啃了一本又一本计算机书,打下了扎扎实实的知识基础。

具备了聪(yǐn yǐng)的天资和勤奋的精神,要取得优异成绩,还需要升华的(qì qiè)机。小学辅导员把他引入计算机那奇妙无穷的世界,推举他参加市、自治区、全国的多次比赛,让他崭露头角。进入中学后,学校购进新型的计算机供他随时操作。数学老师更是热心地辅导他,使他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1990年至1993年,黄天明以优异的成绩冲出了南宁、广西,走向中国,并飞向了世界。

荣誉没有使他陶(zuì zhuì),黄天明仍在不懈地拼搏。他正准备参加下一届国际青少年奥林匹克计算机大赛,去攀登新的高峰!

1.用“√”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给文章加个合适的标题写在横线上。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聪明(____)       推荐(____)       优秀(____)       发奋(____)
4.“升华的契机”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黄天明要攀登新的高峰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