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浙教版| 二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
阅读理解。

吴人孙山

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乡人以子偕往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可以用(        )这个一个成语来形容。
A.任人唯贤B.功成名就C.名落孙山D.同舟共济
4.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落榜的人是____________,我认为孙山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言文《螳螂捕蝉》,完成后面的习题。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注释】①委身曲附:弯着身子,曲着前肢。②傍:同“旁”,旁边。 ③弹丸:弹弓铁丸。 这里指拿弹弓的人。

1.运用你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取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黄雀颈,欲啄螳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下列句子中的括号中填上省略的事物。
(            )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            )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3.读完这篇文言文,我们可以概括出成语:螳螂捕蝉,___________
4.读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一项是(          
A.因/释/其耒而/守株B.因释/其耒/而守株C.因/释其耒/而守株
2.下列关于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A.借助注释B.熟读文本C.联系上下文D.以上都是
3.“释”字按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部,再查_____画。下列成语中的“释”与文中的“释”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手不释卷     B.解疑释惑
4.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读过其他的寓言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záo以写龙,屋室雕(diāo)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kuī头于牖(yǒu,施(shī)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注释】①写:画。②凿:古代饮酒的器具。③窥:偷看。④牖:窗户。⑤五色:这里指脸色。

1.“叶公好龙”中,“好”字的读音是________,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2.你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叶公“好龙”?请画上“——”。
3.叶公看到真龙以后,有什么样的表现?请你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叶公是真的喜欢龙吗?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想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寓言是用一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大道理。请选择印象最深刻的寓言故事和大家分享。
故事名称:《__________》,这个故事让我懂得: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两小儿辩日》,完成习题。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②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③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④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⑤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⑥孔子不能决也。      

⑦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以日始出时人近(距离)B.日初出沧沧凉凉(寒冷)
C.孔子不能也 (决定)D.孰为汝多乎(同“智”,智慧)
2.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B.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C.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旧题为列御寇著。列御寇,相传是春秋时的儒家人物,郑国人。
B.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C.盘盂,古代盛放食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古人也常在上面铸刻文字,用来记录功绩或勉励自己。
D.关于选文的寓意,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从孩子性格特点的角度归纳,有人从知识的角度概括,都是可以的。
4.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小儿辩论“太阳远近”这一问题时,其中一人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
B.“孰为汝多知乎?”直接体现了两小儿辩论的问题的复杂性。
C.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对未知事物积极探索的态度。
D.两个小孩对于太阳离人远近的观点都有一定道理,他们分别是从形状和温度这两个方面来思考这个问题的。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文言文阅读。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孔文举:孔融(153—208),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②俊才清称:杰出人士,有高雅名望的人。③中表亲戚:泛指内外亲戚。④仆:对自己的谦称。⑤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⑥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⑦师资:师。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制的事。⑧奕世:累世;世世代代。⑨了了:聪明伶俐,明白事理。⑩踧踖:读cù jí,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1.下面是对“既通”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既然通过B.通过以后C.立即通报D.通报以后
2.下面是对“人以其语语之”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陈韪就把孔文举说的话告诉李元礼。
B.别人就把孔文举说的话告诉李元礼。
C.别人就把孔文举说的话告诉陈韪。
D.孔文举就把李元礼说的话告诉陈韪。
3.“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一句的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B.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C.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D.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4.借助注释理解短文内容,想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孔文举的机智,至少写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片段,完成练习。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犹百兽之畏虎也。”

注释:①荆宣王:就是楚国的国君楚宣王。          ②北方:指当时中原一带的各个诸侯小国。

③昭奚恤(zhāo   xī xù):人名,楚国当时著名的将领。

④江一:人名,魏国人,很有智谋,当时在楚国做事。        ⑤长:同“掌”,掌管。

⑥然:真的,正确的。                  ⑦故:所以。                 ⑧甲:这里指军队。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兽见之皆____________________(2)以为狐也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B.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C.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3.选出“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B.虎求百兽而食之。C.兽见之皆走。
4.文中江一通过讲故事,把荆宣王比作____________,把昭奚恤比作____________,把北方民众比作_____________
5.成语________________就是由本文所得,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一给荆宣王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文言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下列对“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按照B.认为C.用,拿D.于,在
2.围绕太阳远近的问题,两小儿各执一词,请补全下表。
人物观点理由
第一个孩子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1)_____________
第二个孩子(2)_______________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近者热而远者凉
3.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诵古文,谈发现。文中两个学下棋的人的不同表现、我能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一个人是这样学习的_______另一个人是这样学习的:_______
2.诵古文,说感悟。读了这篇小古文,我明白了(       
A.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B.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C.学习成绩是否优秀,与智力水平有很大关系。
D.学习必须不怕困难,知难而进。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文言文阅读。

怀素写字

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zhǒnɡ zhònɡ)芭蕉万余株,以蕉叶ɡōnɡ ɡònɡ)挥洒,名其庵日“绿天”。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注释:①怀素:唐代大书法家。②零陵:今湖南永州市零陵区。③以:用。④足:足够。

1.根据意思,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书”主要表示具体事物的名称,但“贫无纸可书”中的“书”表示一个动作,意思是_______;“名其庵”中的“名”也一样作动词用,意思是_________
3.请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
4.后来,怀素成了唐代的大书法家,我们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是(       
A.学习要勤奋,要坚持不懈。
B.学习要创新,善于利用各种资源。
C.学习永无止境,不可骄傲自满。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