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版(1990s)| 四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夏天里的成长》节选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里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地看得见的长。你在豆棚瓜架上看绿蔓     一天可以长出几寸       你到竹子林       高粱地里听声音     在叭叭的声响里     一夜可以多出半节        昨天是苞蕾        今天是鲜花        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       一块白石头     几天不见        就长满了苔藓        一片黄泥土       几天不见       就变成了草坪菜畦        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会面儿,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1.在选段的空白处填上标点
2.这段选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些生物在夏天里成长有什么共同特点,哪一句话能说明这一特点?
__________
4.这段主要写了哪些生物?
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选段的写法,写几种生物快速的生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习作
题目:______________留在我的记忆里
提示和要求:
1)你可以写人、写事或者写家乡的民风民俗,或者其他你熟悉的内容。
2)先补充完整题目。
3)抓住特点写具体。
类型:书面表达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把下列词语按要求分类写下来
   轮船     喜鹊     沙发     飞机          汽车          桌子     书架     黄莺     燕子          
1家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畜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交通工具_________________
4飞禽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________(zhè  zè)江    ________(wān  wǎn)蜒    盘________(qū  qǎ)而上
________(qī  xī)黑     仿________(fú  fò)      ________(jì  xì)绳子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博览

烟台的海(节选)

冬天,深褐色的海面显得很凝(níng   nín )重。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地掠过这片海域。小山似(shì sì)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 qiè   )而不舍地扑向堤(dī tī)岸,溅起数(shǔ shù)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每到这巨浪拍岸的日子,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纷纷顶着寒风跑到岸边,观赏这(蔚  慰)为壮观的景(象   像)。还有的不顾被浪花打湿衣服,站在岸边,以那数丈高的浪花作背景拍照留(恋  念),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1.用√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2.解释词语。
前赴后继:_______________
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
3.“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从句中“数百斤重”“十几米远”你体会到______________。“竟”你读出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之情。
4.这段话中把涌浪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小山似的涌浪”“发出雷鸣般的轰响”,你分别想到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成语。
6.根据语境,理解“寒流”一词的意思。
①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地掠过这片海域。 “寒流”是___________
②爷爷去世的噩耗传来,小华的心中立刻涌起一阵寒流。“寒流”是指____________
7.片段中作者把小山似的涌浪比作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你还可以将小山似的涌浪比作什么?请你发挥想象将下列句子写完整。
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          )不比作什么,(        )很值得观赏。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蜿蜒:___________
(2)颜色各异:_____________
2.在(       )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文段中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文段中具体说明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的句子画上“        ”。
5.石钟乳和石笋除了“变化多端”,还有个特点是:___________
6.作者在洞内看到的景物有: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给句子排排序,把序号填在括号内。
(     )屋顶上建奇异朵朵晶莹的雨花。
(     )几声闷雷之后,于果然从天空中落下来了。
(     )满天的乌云预示着即将下雨。
(     )如同千万条丝线从空中挂下来一直挂到屋顶上。
(     )雨水顺着屋檐倾泻下来。到了地上汇成一条条小溪流。
类型:排序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40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1.洞内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洞的特点可以用三个字概括,在正确的选项后里括号里打“√”。
A.亮(   ) B. 黑(   ) C. 大(   ) D. 小(   ) E. 奇(   
3.洞内的石笋、石钟乳众多,造型奇特,颜色各异,你能想象其中的两种,将它们比作什么吗?
第一种:______________     第二种:_____________
4.把画“ ”的句子改为“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加上颜色各异,很值得观赏”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回顾课文,完成练习。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着船底了,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1.加点字“贴”和“才”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作者过孔隙时的________________,“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写出了___________的感觉。
2.对选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泉水是从右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B.画线句是一个设问句,具体说明了船的小,也给人新奇的感觉。
C.写船小主要是为了突出内洞的小。
3.“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中的“挤压”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选文,如果让你用一句话表达游览完孔隙后的感受,你会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选词填空。
隐蔽        隐瞒
(1)犯了错误我们要勇于承认,绝不(     )
(2)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     )所藏身。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