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
-
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登录
|
注册
试卷
|
试题
|
走进学进去
|
学进去
试题
试卷
字/词
搜索
购买服务
首页:
小学语文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一年级上册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
一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我们上学了
我们爱学校
语文大课堂
写字读书的姿势
拼音与识字
语文七色光一
拼音与识字
语文七色光二
识字一
第二单元 阅 读
1 快快乐乐
2 窗外小鸟轻点叫
快乐读书屋一——这样做多好
你说我说——互相介绍
语文七色光三
识字二
第三单元
3 秋天到了
4 风姑娘送信
快乐读书屋二 石榴娃娃笑了
你说我说——商量户外运动
语文七色光四
识字三
第四单元
4 鞋
5 家
快乐读书屋三 轻轻地走路
识字四
你说我说——帮妈妈做事
第五单元
7 小闹钟
8 小红花
快乐读书屋四 做完功课以后
小猫钓鱼
识字五
你说我说——大家都要讲礼貌
语文七色光六
第六单元
9 小溪生病了
10 绿
快乐读书屋五 山爷爷和孩子的对话
小小的希望
识字六
语文七色光七
你说我说——说说这样的环境
试题
题型:
全部
选择题
填空题
语言表达
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信息匹配
书面表达
句型转换
连线题
判断题
排序题
书写
诗词曲鉴赏
修改病句
简答题
其他
听读鉴赏
难易程度:
容易
较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排序:
综合排序
试题难度
使用次数
真题次数
限于篇幅仅展示
1000
道试题
这学期学了许多文章,下面考考你的掌握情况,对的打“√”,错的打“×”。
(1)《祖父的园子》一文中,描写了祖父园子里的倭瓜、黄瓜等事物都是不自由的,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 )
(2)杨氏之子最聪明之处在于他采用了否定句的方式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 )
(3)“他真觉得这身黑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这句实际上是表明师傅凭着高超的技艺在徒弟心中树立了权威。
(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下列句子,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一开始,我不停地哭闹,喊着要妈妈,但很快就哭不动了——我渴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转折或递进。
( )
(2)本学期我们学了一首王之涣写的《凉州词》,该诗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
( )
(3)“足”在字典中有以下几种解释: A.脚,腿;B.足够; C.足以,值得。“微不足道”的“足”的意思是“足以,值得”。
( )
(4)“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落花生》的作者是冯骥才,主要记叙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赞美了花生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的人。
( )
(2)《圆明园的毁灭》中作者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是为了引起我们的向往和对它的热爱,同时也激起我们对侵略者的痛恨,对圆明园被毁的痛惜。
( )
(3)《珍珠鸟》表达了作者热爱生命,渴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愿望。
(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结给背诵过的古诗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东边日出西边雨”的下一句是“道是无晴却有晴”。
( )
2.“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是《题都城南庄》的前两句。
( )
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是唐代杜牧《秋词》中的诗句。
( )
4.“黄沙百战穿金甲”的上一句是“不破楼兰终不还”。
( )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论语》节选。
(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的是早春时节西湖的美景。
( )
2.“匹”的部首是“一”。
( )
3.《蜘蛛开店》中,蜘蛛先后织了口罩、袜子和围巾。
( )
4.《亡羊补牢》告诉我们做错了事,应该及时改正。
( )
5.《舟夜书所见》是清代的诗人高鼎所写。
(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跑、跳、踢”都与脚的动作有关。
( )
(2)“情”字第三笔是“、”。
( )
(3)“病”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B,再查音节bìnɡ。
( )
(4)早上出门看到朝霞,最好带上雨伞。
( )
(5)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陆游。
(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
(1)“驿站”指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或军事情报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 )
(2)学习《田忌赛马》时,通过推测孙膑当时的思维过程,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
(3)《威尼斯的小艇》一文,通过描写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表现了古老水城的静寂。
( )
(4)汉字字体在演变过程中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以甲骨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这五种字体最为典型。
(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汉字字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以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五种字体最为典型。
( )
(2)“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花甲”指人七十岁。
( )
(3)《颜勤礼碑》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楷书代表作之一。
( )
(4)写一个人物时,我们可以选用典型事例,可以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也可以描写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写出人物的特点。
(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十”,用音序查字法应查“n”。
( )
2.《登鹤雀楼》的作者是宋朝的王之涣。
( )
3.“我国安徽省南部有中外闻名的黄山风景区”和“中外闻名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 )
4.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六月有沙果,八九月份有葡萄。
( )
5.“水分”和“分开”中的“分”都读fèn。
(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句子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大象的耳朵不仅能够防止虫子飞进去,还可以驱(qū)赶虫子。
_____
(2)蜘蛛开店后,河马来买围巾,长颈鹿来买口罩,蜈蚣来买袜子。
_____
(3)小毛虫最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_____
(4)《月亮姑娘做衣裳》中,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她的身材不好量。
_____
(5)“秋处露秋寒霜降”中的第二个“秋”指的是“立秋”。
_____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