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一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下面两个片段完成练习。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刮的风是绿的,

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选自艾青的《绿》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选自宗璞的《西湖漫笔》

1.这两个片段都写“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强调的是(      ),“绿意扑眼而来”强调的是(      ),“有的绿得发黑……有的绿得发蓝……”强调的是(      )
A.绿无处不在                           B.绿的种类多                           C.绿的差异大
2.下面的诗句中,与“流的水是绿的”写的是同一种事物的是(       
A.绿树村边合B.春来江水绿如蓝C.万条垂下绿丝绦
3.艾青的《绿》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景物,说它们都是“绿的”,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试着仿照画“____”部分写一写整个世界都被火烧云染红时的景象:___________是红的,_________是红的,_________是红的,_____________也是红的。
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绿》中“绿得发黑、绿得出奇”是说绿色太浓了,以至于看起来非常奇怪。
B.《绿》中描写的“绿”是大自然中的景象,更是作者的感觉和联想。
C.《西溯漫笔》中“苍翠欲滴”写的是雨滴在碧绿的树叶上滚来滚去而欲落未落的样子。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到处是绿的……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1.按原文内容填空。
2.从“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中你感受到了绿色的______,我也能照样子写一写生活中的绿:__________________
3.仿造选文第三小节,写一写你眼中的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故乡的山溪

今年暑假,我随爸爸回到山东老家。家乡青的山,绿的水,崭新的瓦房,鸡鸣羊叫,清脆的蝉鸣……一下让我陶醉了,但更使我陶醉的是村东的山溪。

一天清晨,我闹着要爸爸带我去找山溪的源头。走到一座山前,爸爸说:“源头在山的那一边。”我是无力爬上那座山峰的,只好跟着爸爸往回走。我渴极了,蹲在溪边,捧一捧溪水,一饮而尽。好凉的水啊,喝一口全身清凉;好清的水啊,蓝天、白云、野花、蝴蝶,都清晰地映在水中。

山溪给了我欢乐。我和村里的小伙伴经常到山溪里捉鱼摸虾,这里的鱼虾可真肥。只一小会儿,小伙伴们就摸了不少,可我连个鱼鳞虾皮也没有摸到。小伙伴告诉我,摸的时候不能急,动作轻轻的,要不,鱼虾就会被惊跑的。我照着做了,果然摸到一只好大好肥的虾。小伙伴们瞅着我笑,我也不由自主地笑了。

好多天不下雨,田里的小苗儿卷起了叶子。村里的孩子们就引山溪的水,浇一位军属老伯伯的田。溪水潺潺地、潺潺地流着,浸透了田地。多听话、多无私的山溪啊。顿时,我觉得家乡这些天真无邪的小伙伴不就像那正在流淌的山溪吗?

开学前,我不得不告别山溪。故乡的山溪啊,一直在我心中流淌……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沉醉——(_____)    清凉——(_____)       
清楚——(_____)      确实——(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山溪   (________)的水   
________)的山   (________)地笑
3.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一口气喝完了。形容喝得十分爽快。(____________
(2)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____________
4.用直线画出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
5.作者写故乡的山溪,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天地。

绿(节选)

朱自清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1.“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中的“揪、攀、探身、又鞠躬过了、便到了”与选文中哪两个动词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子表现了梅雨潭“绿”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拓展阅读。

牛顿的故事

牛顿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他非常聪明,在物理学方面有过许多重大的发现。可是他在一些小事上,却是个“马大哈”。

一天清晨,他起得很早,他要研究一个难题。管家怕他饿,就打发一个佣人,端了一锅水,拿了一个鸡蛋到他书房去。管家叮嘱佣人,一定要把鸡蛋煮好等牛顿吃完再出来。可是牛顿不愿有人干扰他,就对佣人说:“你把鸡蛋留下,我自己煮。”佣人把鸡蛋放在桌上的怀表旁边,说:“你把鸡蛋煮四分钟,就可以吃了。”说完便离开了书房,过了一小时,佣人有些不放心,回来看看,这一看使他大吃一惊:牛顿手里拿着鸡蛋站在火炉旁,锅里煮的是桌子上的怀表。

还有一次,牛顿请一位朋友来吃晚饭,朋友按时来了。饭菜都已经摆好,可是牛顿还在工作。朋友很了解牛顿的习惯,就坐在饭桌旁边静静地等着。

等啊,等啊,过了好长时间,饭菜全都凉了,还是不见牛顿来,朋友只好自己先吃。吃完后,他突然想了个主意,要和牛顿开个小玩笑。于是就把吃剩的鸡骨头又放进盘子里,重新盖好,然后悄悄地走了。他断定自己的恶作剧一定会成功。夜已经很深了,工作了半天的牛顿突然觉得有点饿。他放下工作走进餐厅,准备吃晚饭。可他一打开盘子,看见里面全是鸡骨头,心里很奇怪,这是怎么回事?他转过身看看闹钟,晚饭的时间早已过了。这时他好像才明白似的:“噢,我已经吃过晚饭了,看我这记性!”说着,他站起来又去继续工作了。至于请朋友吃饭的事,他早忘得一干二净。

牛顿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贡献给了科学事业,他正是凭着这股废寝忘食的钻劲,终于登上了科学的高峰。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形容非常专心。(_____)
(2)再三嘱咐。 (_____)
2.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合适的关联词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4.文章写了哪几件事来说明牛顿在生活上是个“马大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牛顿的故事》中,你感到牛顿在________方面________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大自然的语言

别以为只有人才说话,       

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

睁开眼就能看见。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          

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飘得高高,

明天准是个睛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          

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蚂蚁忙着搬家

出门要带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

不就像黑色的“逗点”?

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

春天来到人间。

大雁在编队南飞,

不就像“省略号”一串?

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

秋天就在眼前。

大树如果被砍倒,                              

你会把年轮发现——

一年只长一圈

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你如果钓到大鱼,                  

鱼鳞上也有圆圈——                

一圈就是一岁,

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            

嵌在喜马拉雅山巅。                 

这是在告诉人们:

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把一块“漂砾”

撒在江南的庐山。

那又是在提醒大家,

这儿有过寒冷的冰川

大自然的语言啊,

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从来看不懂,

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1.短文题目运用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贴切风趣,富有吸引力。(        )
A.拟人     夸张B.拟人     比喻
C.比喻     夸张D.比喻     借代
2.短文中把蝌蚪比作_____________,把大雁比作_____________。
3.作者发现大自然的语言共有_____________种,都有哪些呢?请用“﹏﹏”画出来。
4.短文中的事物分别告诉我们哪些方面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气象、季节、年龄、地质
B.季节、气象、地质、年龄
C.年龄、地质、气象、季节
D.地质、年龄、季节、气象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让你想起了哪句谚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大自然的哪些语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艾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1.本诗的开头,“一棵树,一棵树”,采用______________的手法,着意强调和突现______
2.“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运用______的手法,把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的第二小节,由“彼此孤离地兀立着”的形象,进行相反联想,慧眼独具,“在看不见的深处”,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须纠缠在一起”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绿(节选)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指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1.这篇文章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与文中“招引”“追逐”相照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怎么比拟得出呢?”运用__________修辞方法。换一种说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直线的句子运用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末尾,作者为什么将这醉人的“绿色”换做“女儿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西湖漫笔(节选)

宗璞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①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也都是绿的。②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③在冷泉亭上小坐,真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④亭旁溪水琤(chēnɡ cōnɡ),平稳处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A.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然感觉路旁的树莽莽苍苍的,似乎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B.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的山水画。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喜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表现出茁壮的生命力。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1.“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这句话是从文中的第一自然段中抽出来的,请问它应放在哪一句的后面?(  )
A.①B.②C.③D.④
2.本文凝聚笔力,着重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A句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
(2)B句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
4.“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作者对这种绿,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孝心教育

(材料一)

①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②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③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④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选自《经典国学》,有改动)

(材料二)

由某电视台主办的“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公益活动颁奖词:

这些荣获2019年“最美孝心少年”称号的孩子,他们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他们都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照顾家人的重任,有些孩子的付出基至远远超出了成人所能承受的……当我们被少年们的孝行感动时,再回过头来看看身边自己的孩子,他们是否感激你的关爱?是否懂得帮你分忧?对你的态度是否友善……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孝心缺失是一个社会的典型问题。孩子孝心的缺失,导致他们对人对事都冷酷无情。若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孩子,就赶快从孩子的幼年抓起,对他进行孝心教育吧!

(选自互联网)

(材料三)    

中学生与父母关系的调查表

项目

知道父母生日

知道家庭收入

外出和父母打招呼

主动做家务

不与父母顶嘴

与父母谈心

吃饭为父母夹菜

肯定

35%

10%

60%

10%

30%

5%

5%

否定

65%

90%

40%

80%

70%

70%

90%

从不

 

 

 

10%

 

25%

5%

 

(选自互联网)

1.材料一中的哪句话最触动你?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中学生与父母关系的调查表》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知道父母生日”“否定”的占65%,说明大部分孩子都不知道父母生日。
B.“主动做家务”中“否定”的占80%,说明大部分孩子不懂得父母的辛苦。
C.“不与父母顶嘴”“从不”的为0,说明所有的孩子都很有个性,很有思想。
D.“与父母谈心”“吃饭为父母夹菜”中“否定”的比例很大,说明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比较疏远。
4.三则材料的共同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孝”的名言警句,你一定也积累了很多吧,请写出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