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蜜蜂在花丛中飞”改成拟人句:蜜蜂在花丛中轻歌曼舞。 |
B.“挑山工对我说:‘我家住在山脚下,天天挑货上山。”改成转述句:挑山工对我说,他家住在山脚下,天天挑货上山。 |
C.把“今天很热”改成比喻句:今天像夏天一样热。 |
D.把“他家的房间很小”改成夸张句:他家房间只有巴掌大。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1.波义耳是怎样得出结论的?请用简洁的语言完成图示。A.不是 而且 还 | B.只有 才 就 | C.不是 而是 也 | D.只要 就 才 |
A.诸葛亮明知周瑜不过是想借机陷害自己,却不和周瑜讲,说明诸葛亮怕周瑜。 |
B.《草船借箭》中聪明过人但又很自负、妒贤嫉能的人物是曹操。 |
C.《草船借箭》一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 |
D.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就能造出弓箭,是因为军情紧急,急需用箭。” |
爱因斯坦小时候
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从小就喜欢钻研问题,做那些需要动脑筋、花气力才能做好的事情。
爱因斯坦5岁的时候,有一天,爸爸从兜里掏出个指南针给他玩。他拿着摇来摇去,发现里面的小针总是指着一个方向。他想看看是什么东西吸着小针,打开一看,什么也没有发现。难道是小针在作怪吗?他开始对科学产生了_____兴趣 爱好。
爱因斯坦上了小学,因为他很少说话,有的同学笑他笨,老师也不太喜欢他。有一天,上手工课,大家都把自己的作业交给了老师,老师在一大堆泥鸭子、布娃娃、蜡水果等作业中,拿出了一个很不像样的小板凳,生气地问:“世界上还有比这个更糟糕的板凳吗?”孩子们都笑了起来,爱因斯坦却低下了头,他站起来小声地说:“有的。”
同学们_____惊奇 奇怪地看着爱因斯坦,只见他从书桌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小板凳___摆在桌子上___说___老师___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___交给您的是我第三次做的___老师看他这样认真___从此改变了对他的态度___
1.选择恰当的词语。A.爱因斯坦从小就喜欢做手工。 |
B.爱因斯坦从小喜欢钻研问题,动手实践。 |
C.爱因斯坦从小很少说话,不喜欢与同学交往。 |
A.由于生活水平改变了,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
B.我们要共同爱护集体的利益,珍惜班级的荣誉。 |
C.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
D.每年3月,金黄色的油菜花一齐盛开,五颜六色,十分绚丽。 |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拔 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shì sì)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 )被表盖保护着,( )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1.用“ ”从文中括号里选出正确的汉字和音节。A.花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