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西师大版(2003)| 四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外文段阅读。

丰碑

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一只冰坨了。狂风狼似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号。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分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两天、三天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将军思索着……
前面的队伍突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些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依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纸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飞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象要向战士借火……______________,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他身上,他的……他的御寒衣服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剧烈的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怒。
终于,有什么人对将军小声地说:“这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正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为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至齐眉处向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风雪之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军队,还会属于谁呢?”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
B.他居然穿着这样单薄、破旧的衣服
C.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
D.看,他的衣服多么单薄、破旧
2.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这里连用了三个省略号,它的表达效果是(  )
A.表现警卫员的急促和不安
B.暗示警卫员此时身体也很虚弱
C.说明风大,话音断断续续
D.表现警卫员面对将军异乎寻常的问话十分紧张
3.文中描写了老军需处长冻僵死在枯树下的情景,刻画人物的方法是(____)和(____)
A.侧面描写 B.外貌描写 C.动作描写 D.环境描写 E.细节描写 F.心理描写
4.对“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这个细节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表现了将军由暴怒到惊愕,以至于深深感动的复杂心理。
B.这“怔”和前边的“怒”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将军爱护战士、疾恶如仇的性格特征。
C.这“怔”是为了衬托前边的“怒”,并为下文的“敬”作铺垫。
D.使读者体会到将军此刻内心的极度不平静。
5.小说的主人公是谁?题目“丰碑”的含义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首尾都有对于“风雪”的景物描写,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品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宇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踌躇”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犹豫;②停留,徘徊不前;③得意的样子。选文中
“踌躇”应选第(_______)种解释。(填序号)
2.从毛主席“黯然”的目光可以知道毛主席的心情是(    )的,这种心情还可以从选文中的哪个句子看出来?请用“     ”画出。
3.下列选项中,对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忠骨”是指忠烈者的遗骸,在选文中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的意思是何必。
B.“马革裹尸”就是把马儿的尸体包裹起来。
C.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给了祖国,死后是否要把遗体运回家乡安葬倒无须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D.这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主席对儿子遗体安莽问题的态度,充分显示了毛主席的博大胸襟。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青山处处埋忠骨》片段,回答问题。

秘书走了进来。

“主席,志愿军司令部来电请示中央军委,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秘书凑近毛主席,轻声说,“朝鲜方面向主席表示慰问,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这段文字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
2.请你从语段中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想想毛主席的内心是什么样的?(一处即可)
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母亲的眼泪

母亲很贤淑,且性格坚毅。她不像有的女人,动不动就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只流过三次眼泪。

一次是我正念小学四年级。那时我们家很穷,我一年四季都打赤脚,寒冷的冬天,我的脚背上裂开了一道道口子,一走动,殷红的血球就直往外滚。晚上围在冒着浓烟的火塘边,劳累了一天的母亲用热水帮我洗去脚上的污垢。然后就把我伤痕累累的双脚抱在怀里轻轻揉搓。干裂的冻口在母亲的揉搓下慢慢变软,母亲就用炭火把羊油烤化后滴进我脚背上殷红的裂口里。山里人都普遍用这种土办法来治疗手脚上的冻口。我疼得咝咝直吸凉气,母亲的眼泪像断线的珠子,与羊油一起滴在我布满裂口的脚背上。

见到母亲第二次流泪时,我已快念完高中。我莫名其妙地病倒了,病因无法确诊。一个星期,我都处于昏迷状态,滴水未进。医院下了病危通知。高烧的我迷迷糊糊感到有凉飕飕的东西一点一点滴落在我脸上,并慢慢溢开来,我艰难地睁开眼睛,看到母亲跪在我的身边,泪流满面地凝视着我。醒来后,我就再也没有昏迷,并奇迹般地一天天好起来了。

母亲第三次流泪是为我考取了大学,家里却无法为我准备像样的行李而发愁。开学的那天阴雨连绵,因为要步行六十多公里的山路到山外的一个小镇上乘车,母亲很早就起来给我做饭,做的是糖水面条。她一边往碗里捞面,一边对我说:家里穷,你这虽是去念大学,却要受许多委屈,就多忍着点吧。说着,眼泪扑簌簌地掉进碗里。我吃面,母亲就帮我打点行李。她折叠着的毡条年纪比我还大,上面层层叠叠地印满了地图似的尿痕。母亲边折边流泪。我也鼻子酸酸的,我平生第一次吃甜食吃出了咸味。

书上说,眼泪是软弱的具体写照。我说,不!母亲的眼泪使我体味到,眼泪也是爱。流泪,是因为爱太多,满得往外溢的一种结果。

1.母亲的眼泪教“我”学会了坚强从字里行间中我们读出了“我”的母亲具有什么样的性格品质?(用文中词语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流过的三次眼泪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母亲的三次流泪表达了她内心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平生第一次吃甜食吃出了咸味”中的“咸味”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眼泪也是爱。流泪,是因为爱太多满得往外溢的一种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写一句表现母爱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②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③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选文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物描写的方法来表现人物形象。
2.第①段中,画“______”的部分是一位________的心声,画“﹏﹏﹏﹏”的部分是一位________的心声。这样复杂多变的心理,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就是________。
3.结合以下两则资料,分析主席心理活动复杂的深层原因。

资料一:关于“毛岸英”

★1937年,毛岸英到国际儿童院学习,担任少先队大队长;
★1939年,加入了共青团并担任支部书记
★随后,他到司令部任俄语翻译兼秘书,工作积极。
★1950年,毛岸英主动参战,牺牲时年仅28岁。
★这已是毛泽东在革命战争中失去的第六个亲人。

资料二:关于“抗美援朝”

★1950年,战争爆发,先后有240万志愿军援助;
★这些战死的人,原则上都葬在朝鲜,亲人难见最后一面。
★2013年,中朝各地举行“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周年”庆祝活动,中朝友谊永存。
 
4.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忠骨”指的是忠烈之士的遗骸,在选文中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B.这两句既是对毛岸英牺牲后长眠于朝鲜这一情况的概括,也是历史上众多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的真实写照
C.“马革裹尸”指的是把马儿的尸体包裹起来
D.这两句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已经不重要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不能搞特殊”

李讷是毛泽东的小女儿。龄947年,转战陕北期间,毛泽东率领中央纵队生活极端艰艰苦。由于粮食供应困难,大食堂每天两顿是盐煮黑豆。当时,李讷只有7岁.但毛泽东并没有因为女儿年龄小允许别人对他格外照顾。在毛泽东(严明   严厉  严肃)要求下,小李讷总是同卫士、保姆、战士们一起吃大食堂的水煮黑豆,从小就经受了(艰苦  艰难 艰巨)生活的考验。

20世60年代.李讷正在北京大学念书,好和普通学生一样吃住在学校,星期六回家一次,回家时,好也是和大家一样挤公共汽车,从不乘小汽车。正因为如经,同学们都不知道她是毛泽东的女儿。寒冷的冬天的来临,由于天黑路远,卫士长担心李讷一个女孩子晚上回家路上不安全,就瞒着毛泽东派车去学校接李讷。此事被毛泽东觉察后,他(严格 严厉 严肃)地批评了卫士长,并说:“别人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别人的孩子能自己回来,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行?”不管卫士长如何解释,毛泽东还是不容置理地人命令道:“不许接,说过就要照办,记他自己骑车子回来。”

1.在文中用“√”选择恰当的词语。
2.短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两件事,从可我们可以感受到毛泽东___________的品质。
3.读了短文之后,我最想说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可爱的中国

方志敏

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以言气候,中国处于温带,不十分热,也不十分冷,好像我们母亲的体温,不高不低,最适宜于孩儿们的偎依。以言国土,中国土地广大,纵横万数千里,好像我们的母亲是一个身体魁梧、胸宽背阔的妇人。中国许多有名的崇山大岭、长江巨河,以及大小湖泊,岂不象征着我们母亲丰满坚实的肥肤上之健美的肉纹和肉窝?中国土地的生产力是无限的;地底蕴藏着的未开发的宝藏也是无限的;废置而未曾利用起来的天然力,更是无限的,这又岂不象征着我们的母亲,保有着无穷的乳汁,无穷的力量,以养育她四万万七千万的孩儿?我想在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她养着更多的孩子的母亲吧。至于说到中国天然风景的美丽,我可以说,不但是雄巍的峨眉、妩媚的西湖、幽雅的雁荡,与夫“秀丽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可以傲睨一世,令人称羡;其实中国是无地不美,到处皆景,自城市以至乡村,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只要稍加修饰和培植,都可以成流连难舍的胜景;这好像我们的母亲,她是一个天资玉质的美人,她的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令人爱慕之美。

嗐!母亲,美丽的母亲,可爱的母亲,只因你受着人家的压榨和剥削,弄得贫穷以极,不但不能买一件新的好看的衣服,甚至不能买块香皂将你的全身擦洗,以致现出怪难看的一种憔悴和污秽不洁的面貌来!

听着!朋友!母亲哭得伤心得很哪!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四万万七千万的孩子都是白生了吗?难道他们真像着了魔的狮子,一天到晚地睡着不醒吗?难道他们不知道用自己伟大的团结力量,去与残害母亲、剥削母亲的敌人斗争吗?难道他们不想将母亲从敌人手里救出来,把母亲也装饰起来,成为世界上一个最出色、最美丽、最令人尊敬的母亲吗?”

(原文有删改)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适宜——(______) 蕴藏——(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
3.全文运用________的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母亲的____________之情。
4.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中国母亲的可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把祖国母亲的美丽和可怜对照来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在长征路上,有一次,我一不小心跌下河去,我醒来时,已经躺在铺上了。同志们告诉我,我的毯子和被子被水冲走了,这下可糟了!这么冷的天,夜里没盖的,怎么办呢?

过了一会,毛主席的警卫员来了,警卫员说:“傅医生,你跌坏了没有?毛主席派我来看你。”

主席怎么知道了?还派人来看我!我心里一阵热,立刻坐了起来,急忙说:“没什么,你请主席放心吧。”

警卫员又指着手里的被子说:“这是主席叫我送来的,主席说你没有被子,夜晚会着凉的。”

被子!送给我?这怎么行呢?长征途中,每个人带的东西很少,毛主席也只有一条被子,一条毯子,现在毛主席把被子给了我,夜时只有一条毯子,怎么能抵挡严寒呢?不管怎么说,警卫员还是硬把被子盖住了我身上。

我双手抚摸着柔软的被子,一股暖流从手上直流到全身。这条被子是毛主席盖的,现在却盖在我身上,我越想心里越觉得温暖,就好像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一样。

1.用一个恰当的成语概括文意,写在文前横线上。
2.用“//”给文章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3.第五段开头的“被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战斗仍在继续。突然,一股暗藏的敌人向他们开火了,子弹疯狂地扫射过来。
刘伯承看到一个士兵射击时身体(显露  暴露)过多,很危险,便赶紧朝他扑过去,大声喊:“危险!快趴下!”话音未落,敌人射来的一颗子弹击中了他,从颅(lú)顶穿过,又从右眼眶飞出。刘伯承当即昏倒在地,血流如注。 
旁边的士兵们见到连长这样,慌忙围拢过来进行抢救。这时,刘伯承苏醒过来,他用手摸了摸伤口,黏(nián)糊糊的都是血块,在那血块中,他又摸到一个圆球,这是什么?啊,眼珠!原来,他的右眼被打坏,眼珠已掉出了眼窝。战斗还在(陆续  继续),他试着用手把眼珠塞回眼眶(kuànɡ),可是没用,刚一松手,眼珠又掉了出来。他明白,这只眼睛已经废了。 
看着(激烈  热烈)的战斗,他把扶着他的士兵一把推开,又用手指着正在进攻的敌人,大喝道:“管我干啥!快去!”说完,一狠心,抓起身边的一把大刀,把牵连着那已掉出的眼珠经脉割断,紧紧地攥(zuàn)住那眼珠,又昏了过去。     
1、把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用“\”画去。 
2、刘伯承是怎么受伤的?从第一自然段中哪两个词可以看出他伤势很重?                                  
3、短文中哪些地方同样反映了刘伯承是“军神”?用“     ”画下来,再读一读。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品读好句段,细细思量。
1. 这时护士跑过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随即,他走进手术室,用教训的口气说:“年轻人,在这里要听从医生的指挥!”
(1) 听了护士的话,沃克医生的眉毛为什么扬了起来?
(2)病人为什么会拒绝使用麻醉剂?
2. 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上的白垫单,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
从这段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些什么?
3. 沃克失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你是军神!”
(1) 在沃克医生的眼中刘伯承是;是;是。
(2) 沃克医生为什么会这样称赞刘伯承?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