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湘教版(2003)| 五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
材料一

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回忆古诗,把诗句补充完整。
2.诗人笔下的梅和雪相争,分不出高下,因为它们各有各的特点。梅的特点是____________,雪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3.诗的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试着写出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提示,填写古诗文。
除了这首,还有很多诗文带给我们思考和启示。读读王维的“空山不见人,____________”,我们领悟出短暂的声响反而能衬托出长久乃至永恒的空寂;读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我们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韩愈的“____________,孰能无惑”,我们知道了谁也不是天生就拥有知识,懂得道理。哪怕是神仙也会犯错,不然,李商隐为什么会写出“嫦娥应悔偷灵药,____________”的诗句呢?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敢于探索,不要害怕失败。《尚书》中说“好问则裕,____________”,能做到虚心好学,敢于接受别人意见,就会越来越渊博。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古诗阅读

忆江南

__________,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__________

春来江水__________

能不忆江南?

1.补全古诗。
2.本词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谙”的读音是( ),意思是( )
A.yīn                    B.ān                    C.黑暗                    D.熟悉
4.这首词描绘了________(季节)________(地方)的美好风光。
5.“能不忆江南”这是个________句,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 )(多选)
A.我回忆不起江南。
B.我不能不回忆江南。
C.我怎么能忘记江南?
D.我忘记了江南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古诗文阅读。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资料】龚自珍生活在清王朝逐渐走向没落的时期,国内矛盾日益尖锐,外国侵略势力不断加深,人民生活在苦难之中。他主张改革腐朽现状和抵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他抨击晋升官职论资排辈,人才流散四方,提出厚俸养廉,科举增设策论,晚年更主张改革内阁制度。

1.填空。
诗中“生气”指_____________,“万马齐喑”比喻_________________。读了诗的前两句,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古诗和资料,想一想“九州生气恃风雷”中“风雷”仅仅指自然界的风雷吗?作者借此“风雷”比喻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这两句诗的意思,再想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古诗并答题。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将诗补充完整。
(2)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诗中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对“黄梅时节”所表示的节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早春B.暮春C.夏初D.秋后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采用写景寄情的方法,是一首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的精妙小诗。
B.诗歌前两句写景,后两句于叙事中抒情。
C.第三句点题,用“有约”二字点出诗人曾约客人来访,“过夜半”说明等待时间之久。
D.第四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了诗人独自侯客而客却未至时的心理感受。
3.诗歌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烘托了怎样的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
4.“闲敲棋子落灯花”描写细腻,请你发挥想象将诗句描写的画面写出来,注意要描绘出主人公当时的动作、神情和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古诗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______________。①

______________,②江清月近人。

1.把诗歌补充完整,
2.写出所填诗句的意思。
______
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小离家老大回,音无改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处来。

1.写出加点字的读音。
(      )        (      )        (      )        (      )
2.简单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诗歌,完成习题。

七律·长征

__________________,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_____

1.请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2.读《七律·长征》,学长征精神。下列关于长征精神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       )。
A.不怕吃苦,不畏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C.追求新颖,与众不同的创新精神。
D.团结一致,友爱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3.该诗的作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请再写出一句他创作的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诗词鉴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根据词作可知,词人看到了_______,听到了_______,嗅到了_________
2.这首词中,能够表现出词人为农家感到由衷的喜悦,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的两句是: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西江月”是标题,“夜行黄沙道中”是副标题。(        )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点明了是夏季,正是稻谷扬花的时候。 (         )
(3)这首词的第五、六两句对仗工整,结构严谨。(         )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下面的词,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西江月”是___________,“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__
2.下列词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品读词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
C.上阕写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乡村月夜的宁静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D.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描写词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词人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