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语文A版| 五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揠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注】悯:担心,忧虑。稿:枯。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             )             (             )
2.根据文中的注释,翻译下列语句。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不少于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本文选自《________》。
2.解释加点词语意思:
(         )             不可同世而(       )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
4.“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
_________
5.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与盾?
____________
6.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文言文阅读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注释]①筑:修建。②父():对老年人的敬称。③暮:天黑。④亡:丢失。 ⑤智:赞赏,夸奖。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必将有(         )   其邻人之父亦(         )     邻人之父(         )
2.给下列句子划出正确的节奏。
其 家 甚 智 其 子,而 疑 邻 人 之 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暮而果大亡其财。译:_________
4.读完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小古文,完成习题。

牛郎织女(节选)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zhù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rèn。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注释:①机杼:指织布机。②劳役:辛苦操作。③独处:独自生活。④废:荒废。⑤织衽:指织作布帛之事。

1.这则民间故事影响深远,诗人常借它表达情思,与故事无关的古诗是(     
A.《乞巧》B.《鹊桥仙》C.《嫦娥》D.《七夕》
2.阅读小古文,根据情节,用原文的句子或词语填一填。

3.我发现小古文版与民间故事版的《牛郎织女》有许多不同之处,试着写出两处。(可从语言表达、故事内容、人物特点、蕴含情感等角度进行比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扬州清明(节选)

张岱

扬州清明日,城中男女毕出,家家展墓①,虽家有数墓,日必展之。故轻车骏马,箫鼓画船,转折再三,不辞往复。监门小户②,亦携肴核③纸钱,走至墓所,祭毕,则席地饮胙④。

[注释]①展墓:扫墓。②监门小户:一般平民人家。③肴核:肉类和果类食品。④饮胙:扫墓之后,参与祭祀的人分食祭品,胙,古代祭祀时用的肉。

1.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城中男女出 毕:______
席地饮胙 席地:_____
2.从原文中找出与下列意思相对应的句子。
即使有些人家有许多墓要扫,也一定要在当天扫完。
______
3.张岱的这篇文章反映了明清之际扬州人扫墓的哪些习惯?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清明当日,要拜扫先人的坟墓。
B.一日可以扫多处坟墓,不辞往复。
C.祭祀先人,须备肴核纸钱。
D.祭祀完毕,祭品要留给先人享用,扫墓的人不能食用。
4.你还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有__,与之相关的诗句是 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理解

读书须有疑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选自朱熹《训学斋规》

1.下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知有疑B.过了这一pān)
C.)无所疑D.方是zhǎnɡ)进
2.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疑渐渐(放下)B.读书无疑(……的人)
C.(致敬)融会贯通D.始是学(方向)
3.朱熹描述的读书进程是怎样的?请根据原文完成流程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疑渐渐释
4.在你的读书进程中,你有过上图所示的经历吗?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夸父逐日

夸父①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②;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③。未至,道渴而死。弃其仗,化为邓林④。

【注释】①夸父:神话传说中善于奔跑的巨人。②河、渭:黄河与渭河。③大泽:大湖。④邓林:桃林。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与日逐________
(2)弃仗:_________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未至,道渴而死。
_______________
3.理解小古文,正确的一项是(  )
A.“弃其仗,化为邓林。”这句话表现出夸父是一位执着勇敢、敢于追求、乐于奉献,为人类造福的英雄。
B.《夸父逐日》表现出了古代人民已经了解了自然,征服了自然,甘为自然献身的宝贵精神。
4.如果夸父没有渴死在半路上,他能追赶上太阳吗?简要说出理由。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刑天舞干戚

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注释】①刑天:上古神话传说中的战斗之神。②帝:指黄帝。③断:欢下。④干戚:“干”指盾,“戚”指斧。

1.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葬/之常羊之山B.葬之/常羊之山C.葬之常/羊之山D.葬之常羊/之山
2.“操干戚以舞”中“操”是什么意思?(       
A.品行B.手持,拿着C.担任,从事D.体操
3.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给下面的句子排序,正确的顺序是(       
①刑天拿着盾牌和大斧继续战斗。
②黄帝砍下刑天的头,并将他的头埋葬在常羊山。
③刑天与黄帝争神的位置。
A.①②③B.②③①C.①③②D.③②①
4.发挥想象,解释“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晋代诗人陶渊明曾在《读山海经·其十》中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你认为《精卫填海》和《刑天舞干戚》都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溺而不(      )   (2)为精卫(      )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精卫以前叫什么?她为什么变成了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针对选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故事表现了远古人们有仇必报的精神。
B.这个神话故事表现了远古人们勇于与自然搏斗、不被困难折服、奋力拼搏的精神。
C.精卫凭她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填平东海的,所以她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练习。

司马温公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背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诵习,乃终身不忘也。

【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③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阅读,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这里指读书刻苦。④迨:等到。

1.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测“众兄弟既成诵”中“既”的意思是(  )
A.既然B.已经C.都,全部D.非常好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用力多者收功远。
____________________
3.幼年司马光学有所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4.读了这篇古文,在学习方面,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