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
-
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登录
|
注册
试卷
|
试题
|
走进学进去
|
学进去
试题
试卷
字/词
搜索
购买服务
首页:
小学语文 人教版(2001) 三年级上册
>
9 古诗两首
人教版(2001)
|
三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2 金色的草地
3 爬天都峰
4 槐乡的孩子
语文园地一
第二单元
5 灰雀
6 小摄影师
7 奇怪的大石头
8 我不能失信
语文园地二
第三单元
9 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 风筝
11 秋天的雨
12 听听,秋的声音
语文园地三
第四单元
13 花钟
14 蜜蜂
15 玩出了名堂
16 找骆驼
语文园地四
第五单元
17 孔子拜师
18 盘古开天地
19 赵州桥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语文园地五
第六单元
21 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22 富饶的西沙群岛
23 美丽的小兴安岭
24 香港,璀璨的明珠
语文园地六
第七单元
25 矛和盾的集合
26 科利亚的木匣
27 陶罐和铁罐
28 狮子和鹿
语文园地七
第八单元
29 掌声
30 一次成功的实验
31 给予树
32 好汉查理
语文园地八
选读课文
1 不懂就要问
2 做风车的故事
3 五花山
4 六个矮儿子
5 神笔马良
6 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
7 喜爱音乐的白鲸
8 信箱
试题
题型:
全部
选择题
填空题
语言表达
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信息匹配
书面表达
句型转换
连线题
判断题
排序题
书写
诗词曲鉴赏
修改病句
简答题
其他
听读鉴赏
难易程度:
容易
较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排序:
综合排序
试题难度
使用次数
真题次数
共
262
道相关试题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1)诗句中“擎”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生活实际并借助课本插图我知道了“擎雨盖”指的是
____________
。
(2)作者抓住“
__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__
”,描绘出秋末的萧瑟景象。“
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__
”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填空
1.《山行》的作者是
_____
代的
______
。全诗描写的是
_____
季的景色,从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看出来。
2. “斜”的意思是“歪斜,不正”,但结合课本插图和生活实际可知,它在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中是指山间小路
____________
的样子。
3. 诗中主要写了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
等景物,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小
径
(jīnɡ jìnɡ)
挑
促织(tiǎo tiāo)
橙
黄橘绿(chén chéng)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百字练笔
用一段话描写《夜书所见》中“儿童挑促织”的情景。
类型:书面表达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体会苏轼写诗赠刘景文的用意,对的打“√”,错的打“×”。
1.诗人告诉朋友刘景文,自己只爱这个季节的景色。
( )
2.诗人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切不要意志消沉。
(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君”是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
______
”,在诗中指
_______
(人名)。
(2)“橙黄橘绿”说明
( )
A.秋天色彩丰富,很美。
B.作者喜爱这两种水果。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给加点字“坐”选择正确的意思。
星期天,我们全家人
坐
( )
车去郊游。傍晚时分,大家席地而
坐
( )
,我望着远处的枫林,忽然想到了杜牧的两句诗:停车
坐
( )
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A.
乘、搭
B.因为
C.臀部放在椅子等物体上以支持身体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对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理解正确的是(
)
A.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B.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天的时节啊。
C.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君王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橘子金黄、橙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古诗《夜书所见》,成语大比拼。
情不
________
挑灯
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诗中的“擎”的意思是(
)
A.拿着,握着
B.抬起来
C.举,向上托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