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浙教版| 五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
读一读,完成练习。

江南采莲,莲叶何。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鱼戏莲叶,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把诗歌补充完整。
2.下面哪幅图表达了“莲叶何田田”的意思?(       
A.B.
3.这首诗写的是我国(       )的景色。
A.江北B.江南
4.读了这首诗,我的眼前浮现出(       )的景象。
A.人们抓鱼B.鱼儿嬉戏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诗人因为_______,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那么,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哲理,可以用俗语概括为“____”。我们从中受到的启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古诗赏读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补全古诗。这首诗的题目是《          》,作者是         
2.所谓“当局者迷”,诗中表示这个道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

浪淘沙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1.根据意思写出诗中的词语
(1)指极短的时间。(          )
(2)江海汇合之处。(          )
2.“八月涛声吼地来”是从________(视觉   听觉)方面来描写的,写了_________(涨潮   退潮)时的景象;“头高数丈触山回” 是从________(视觉   听觉)方面来描写的,写了_________(涨潮   退潮)时的景象。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说说你对所填诗句的理解。
3.通过这首诗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1.前一个“有的人”________的人,他们只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后一个“有的人”指________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2.第一个“活”充满了作者的________,第二个“活”充满了作者________;第一个“死”充满了作者的________,第二个“死”充满了作者的________
3.这首诗是纪念鲁迅的,为什么不直接以纪念鲁迅为题,而取名为“有的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同步阅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题解:晓出:太阳刚刚升起。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同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1.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什么地点)的景色。
2.诗中的三、四两句诗人用“_________”和“________”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接天莲叶”,既写出了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_________”与“_______”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3.下列画面与“接天莲叶无穷碧”相对应的是(       
A.B.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延伸阅读

山 中

[唐]王 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注】①荆溪:水名。②元:本来,原来。③空翠:指山间青色的湿润的雾气。

1.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季节)的景色,从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
2.山路上原本是没有下雨的,为何人们的衣服却湿了呢?(  )
A.因为走在小溪边,被溅湿了衣裳。
B.因为行走在山中,山间的雾气沾湿了衣裳。
C.因为快要下雨了。
3.作者在山中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
_______
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  
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远上寒山石径斜”,这句写的是_______。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_______,“斜”字与“远”字_______,写出了_______的山势。(     
A.山;距离;意思相近;高而缓
B.山路;绵长;呼应;高而缓
C.山路;绵长;重复;高而缓
2.“白云深处有人家”,写_______,写_______。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_______”,—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_______。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_______: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A.云;人家;石径;很高;想象的空间
B.白云;深处;寒山;很大;想象的空间
C.云;人家;石径;很大;想象的空间
3.“停车坐爱枫林晚”表达的情感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_______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这句中的“_______”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①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_______。②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③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_______。④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_______”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A.惊喜之情;红;傍晚之景;喜爱之极;霜叶红于二月花
B.叹之情;晚;夜晚之景;喜爱之极;停车坐爱枫林晚
C.惊喜之情;晚;傍晚之景;喜爱之极;霜叶红于二月花
4.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_______。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_______。(       
A.枫林;原因
B.枫叶;心情
C.枫林;秘密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