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版(1990s)| 五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
阅读文言文,完成习题。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宋]朱熹

1.“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A.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B.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C.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2.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中则节节有疑       节节:接连不断
B.以融会贯通       至:达到
C.始是学       方:方才
3.读书想有长进必须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_____________,第二阶段是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谈谈你阅读文段后学到的读书态度或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文言文

王安期不鞭书生

王安期作东海郡守,世,令曰:夜不得私行。吏系得一夜行人。王问:“何处来?”:“从师家受书还,不觉日晚。”吏曰:“乎?”王曰:“鞭挞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治之本!之,并令吏护送其归家。

【注释】①系:抓;②致:达到。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乱:______            (2)云:______            (3)鞭:______            (4)释:______
2.以下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久而久之B.置之不理C.君子何之D.井底之蛙。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则故事中可以看出王安期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文言文阅读。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破琴绝弦”中的“绝”和下面(       )的意思相近。
A.绝句B.绝技C.绝妙D.断绝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方鼓琴而在太山。                    (           )
(2)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           )
3.伯牙是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告诉我们知音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学六年,你一定积累了很多有关朋友之间友情的名言或诗句,马上就要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请你写一句送给你即将告别的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古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①日中:正午时分。②元方:陈太丘长子。③委:丢下,舍去

1.本文与《杨氏之子》都出自南朝刘义庆的《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陈太丘与友____________       (2)去后____________
(3)下车____________       (4)元方入门,不____________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本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1)“太丘舍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便怒”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陈元方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结合文章内容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小古文阅读。

拔树凿井

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

【注释】①伊犁:今新疆境内。②汲:打水。③佐领:清朝官名。④苟:如果。

1.下列句中的“故”字,与“故草木不生”中的“故”字意思相同的是(  )
A.因大雨,故未如期起程。
B.西出阳关无故人。
C.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伊犁城的位置在沙漠当中。
B.伊犁城中无井是因为地下缺水,根本打不出水来。
C.佐领聪明智慧,带人们在城中探出了水,打了井。
D.伊犁城中的人刚开始只知道到河中打水。
4.这篇文言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与欣赏

杀驼破瓮

昔有一人,于瓮中盛谷。骆驼入瓮食谷,。主人以为忧,无计可施。有一老人来语(1)之,曰:汝莫忧,吾jiāo   jiào)汝出。主人亟(2)问:法何?老人曰:,自当出之。主人以为妙,即依其语,。既杀驼,,如此痴人,为(wéi   wèi)世人所笑。

【注释】[1]语:,告诉。          [2]亟:,同

1.给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横线上(在答题卡中对应序号填写)。
A.以刀斩头B.而复破瓮C.首不得出D.汝当斩头
3.“之”在文言文中经常指某人、某物或某事,下列句中的“之”指的是什么?请选择正确答案,写序号。
A.老人            B.主人            C.骆驼            D.瓮
①有一老人来语之( )                       ②自当出( )
4.骆驼主人“为世人所笑”的原因是:______(用原文回答)
5.选择这个故事的寓意,填序号。(  )
A.做事循规蹈矩,不知变通,就会闹出笑话。
B.凡事要认真思考,仔细研究,不能因小失大,更不能盲目听从他人的建议。
C.对待事物要懂得去看到它的本质,不要只看表面。
6.要让骆驼的头从瓮中出来,你有什么好办法?请你为骆驼的主人出出主意。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文言文阅读。

豆腐

一人留客饭,只豆腐一味,自言:“豆腐是我性命,觉他味不及也。”异日至客家,客记其食性所好,乃于鱼肉中各和豆腐,其人择鱼肉大啖。客问曰:兄尝云豆腐是性命今日如何不吃?答道:“见了鱼肉,性命都不要了。”

——节选自《笑林》)

【注释】①饭:吃饭。②异日:有一天。③客记其食性所好:朋友记住了他特别喜爱豆腐的特点。④和(huò):掺和。⑤大啖(dàn):形容大口吃的样子。⑥尝:曾经。

1.“自言”的“言”意思是说。短文中像“言”这样表示说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兄尝/云豆腐是性命/今日如何不吃?
B.兄尝云/豆腐是性命/今日如何不吃?
C.兄尝云/豆腐是性命今日如何/不吃?
3.短文中这位“见了鱼肉,性命都不要了”的人,你觉得可以怎样评价他呢?下面说法中正确的请打“√”,错误的打“×”。
A.很喜欢吃豆腐,把豆腐看得比自己的性命还重。               (      )
B.很小气,就用豆腐这一种菜来招待朋友。                         (      )
C.口是心非,说出来的话前后矛盾。                                     (      )
D.贪吃又虚伪,言行不一致,还喜欢自圆其说。                  (      )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古文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通国________
弓缴:_________
3.翻译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快乐阅读吧。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1.上面节选的内容是出自名著《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故事______
2.文中加点词语是什么意思?说说你推测的依据。______
3.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请说出你的理由。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师旷论学》,完成练习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小学生小古文100课》

注释:①师旷: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然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②炳:点。③安:怎么,哪。④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⑤昧:昏暗。

1.下面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安有为人臣而其君乎/群儿于庭
B.欲学,恐已矣/移舟泊烟渚,日客愁新
C.与昧行乎/为汝多知乎
D.平公曰:“哉!”/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来谈论学习,请提取文中信息,完成下面的导图。

3.对文中“炳烛之明”的意思解释正确的是(       
A.古时候没有灯,晚上学习的时候要点上蜡烛。
B.点烛学习,更能让人注意力集中,提高学习效率。
C.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都可以学习。即使已经到了老年,也要好学不倦。
D.到了老年的时候,学习就像蜡烛的光,十分微弱渺小,已经不值一提了。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