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的门客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 比作 ,把 比作 。A.廉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向廉颇负荆请罪。 |
B.蔺相如职位比廉颇高,廉颇只好向他负荆请罪。 |
C.蔺相如、廉颇都为国家利益着想。 |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面。赵王胆怯,不敢去。但蔺相如和大将军廉颇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境上,作好了抵御秦军的准备。
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面。秦王要赵王豉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辱赵王,便向前走了几步,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秦王很生气,拒绝了。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秦王左右的卫士想杀了葡相如,但蔺相如怒目圆睁,厉声呵斥,卫士竟不敢上前。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1.给这几段文字加一个小标题:①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 ”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②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1.文段出自下面哪个故事( )A.完璧归赵 | B.渑池之会 | C.负荆请罪 |
A.和氏璧是无价之宝,只有举行隆重的典礼才能显示出秦国换取和氏璧的诚意。 |
B.蔺相如已经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所以他假装提出这个合情合理的要求,让秦王无法拒绝,从而赢得把和氏璧送回赵国的时间。 |
C.和氏璧涉及两国的外交,举行隆重的典礼才能让天下百姓明白秦赵两国的友好关系。 |
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拒绝 ),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对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秦王( )。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 )。蔺相如说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 您不答应 我就跟您拼了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
1.根据课文,写出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出人意料的人生三问
上课钟响了,班主任来了,但他并没有带书,站在台上半天没有出声,同学们一连连笑一边诧异地望着他.
教师扫视着同学:“这节课我们来讨论三个问题,”接着,他问道:“世界上第一高峰是哪座山?”
大家哄堂大笑,齐声回答:“珠穆朗玛峰!”
老师接着问:“第二高峰呢?”这下同学们面面相觑,无人应声了。老师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一句话:屈居第二,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
老师顿了顿,说:“好了,下面我们来看第二问题.有个人烧壶开水,可是等他生好火才发现柴火可能不够,他该怎么办?”
同学们议论纷纷,但意见都是赶快找柴火,或说去借,或说去买。
老师不置可否,他说:“为什么不把茶壶里的水倒掉一些呢?”
同学们一听,这样去思考,言之有理,佩服。
接下来,老师出了第三个问题:“我国古代有一个人,想学好一门立身的本领,他曾经反复的比较,决心去学屠龙之技。于是,他拜名师,日夜苦练。大家说,他后来会怎么样呢?”
同学们兴致勃勃,说他肯定能成为英雄、明星、受世人崇拜。
老师越听越摇头,他说:“这个人一定会穷苦潦倒一生,因为世上根本就没有龙。”
经过老师一节课的循循善诱,大家终于明白,原来这节课老师要告诉我们的是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那就是做人,要力求出色,永争第一,这样别人才能发现你、记住你;做事,要敢于创新,方法灵活,千万不可墨守成规;做学问,要学以致用,能将知识转化为效益,闭门造车是没有出路的。
1.“面面相觑”中的“觑”字我们不认识,应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