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五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内阅读

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提 擎)着红旗,有的(提 擎)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陈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走向 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用“\”划去括号内不恰当的字词。
2.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
3.从画波浪线的部分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一写课间十分钟的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书面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歌声(节选)

①延安的歌声,是革命的歌声,战斗的歌声,劳动的歌声,极为广泛的群众的歌声。

②回想从冼星海同志指挥的《生产大合唱》开始吧。那是一九三九年夏初一个晚上,在延安城北门外西山脚下的坪坝上。煤气灯照得通亮。以煤气灯为中心,聚集了上万的人。印象中仿佛都是青年人。少数中年以上的人也是青年人的心情,青年人的襟怀和气魄。会场上那些男的、女的,都一律穿着灰布军装,朴素整洁,打扮得都那样漂亮。大家说说笑笑,熙熙攘攘,像欢度快乐的节日一样。是的,正是欢乐的节日,是第一个五四青年节。合唱开始,大概已经是夜里十一点了。

③就在那样不平凡的时刻,在那个可纪念的地方,我第一次听见歌声:二月里来,好风光,家家户户种田忙……冼星海同志指挥得那样有气派,姿势优美、大方;动作有节奏,有感情。随着指挥棒的移动,上百人,不,上千人,还不,仿佛全部到会的,上万人,都一齐歌唱。歌声悠扬、淳朴,像谆谆的教诲,又像娓娓的谈话,一直唱到人们的心里,又从心里唱出来,弥漫整个广场。声浪碰到群山,群山发出回响;声浪越过延河,河水演出伴奏。几番回荡往复,一直辐散到遥远的地方。抗日战争的前线后方,有谁没有听过、没有唱过那种从延安唱出来的歌呢?

1.短文主要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了__________的情景,突出了延安歌声的特点,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延安歌声的眷恋之情。
2.第②段中加点词“熙熙攘攘”在文中形容_____________
3.第②段和第③段分别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场面,共同突出了人________的特点。其中,第②段特别描写了人们的穿着和心情,突出了场面的________气氛;第③段特别描写了冼星海的指挥和歌声的悠扬、淳朴。两个场面结合,表现了延安歌声是_______________的歌声,凝聚人心,催人奋进。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1.选文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内容。
2.选文中对六个兵种的介绍属于“点面结合”中的_________的描写,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阵容风貌等方面来具体描写的。
3.读画横线的句子,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人民群众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qíng   jíng)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gēng     gèng)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用“√”标出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
2.用“﹏﹏”画出本段的中心句。这段文字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赶来参加开国大典的情景。
3.“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让我想到了一个成语____。这个句子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请仿写一句:_________________
4.“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直奔”一词表达了他们______________的心情。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课文片段,完成问题。

接着,升国旗。毛泽东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     ),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泽东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     )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   )的欢呼。

1.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下面各组词语中选择一个恰当的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1)肃静   寂静   安静; (2)宣告   宣布   宣读; (3)热情   热烈   热心
3.这三个自然段按_______顺序,写了_____________两个程序。
4.“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
5.文中画线部分,表达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句中的“站起来”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开国大典》节选,完成要求。

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1.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概述上文后两个自然段,完成填空。
(阅兵式开始)——(          )——(          )
2.简述文中“分号”隔开的句子前后内容分别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场面描写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其中哪些是“点”?哪些是“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自然段侧重对群众的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进行了细节描写。
5.仔细品读文末一句,聚焦“欢喜和激动”,联系时代背景说说你的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安门前看升旗

这回去北京,猛然间就想到当年第一次进京的情景。离天安门老远就在张望,一颗激荡的心几乎就要从心坎里跳出来:那真是如梦似幻的年龄呀!

北京来得多了,故宫、西山去过,八达岭去过,早已没有当年的兴致,忽然想到天安门的升旗仪式,可不可以去看看呢?这真是个不错的主意,起个绝早,在空旷的天安门广场独自徜徉。原以为广场上人不会太多,未料此时竟已有千人之众,令我吃惊。

国旗班战士过来了,一如电视上那潇洒的英姿,只是这真人实景,远胜了电视的朦胧。人群起了一阵骚动,站在后面的焦急得直跳,有个新潮的女孩竟然坐上了男友的肩头。

国旗班战士英武、矫健,这三十几位战士组成的方阵威风凛凛,让每一位观众都赞叹不已。五星红旗在擎旗人手中划过一道优美的曲线,然后在国歌声里徐徐上升。

庄严的国歌在广场上空回荡,那一刻,我心头猛地一热,像又回到青春的年华。国歌令我激动起来,久已沉寂的心里起了波涛,仰望直上蓝天的红旗,让人觉得自豪,更让人感到一种责任。作为一名普通公民,相对伟大的国家固然渺小,但“________”啊!

国旗班的战士远去了,消失在金水桥那边的红墙里。人群却久久不散,像是还沉浸在国歌的旋律里。升旗仪式虽然只短短的几分钟,可哪一位观众不曾走过长长的心路?

1.第⑤自然段横线上应填入的诗句是(  )。
A.我劝天公重抖擞B.位卑未敢忘忧国
C.留取丹心照汗青D.苟利国家生死以
2.在文中用“____”画出人们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过程的句子,用“  ”画出描写升旗场面的句子。
从这些场面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结尾说:“升旗仪式虽然只短短的几分钟,可哪一位观众不曾走过长长的心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品读课文——《 开国大典》(节选)。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1.选文描写的是群众游行的场面,从选文的画线句子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的句子。
3.选文中加点词“不断地”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群众的灯笼很亮,照亮了北京城。
B.这“光明”不仅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使北京城、使全中国永远摆脱了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子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1.根据选段内容填写思路图。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受检阅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整齐威武情境的描写,写各个方阵的风采是列具体的“________”的描写,这是“________”的写作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3.文中画“﹏﹏﹏”的部分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4.阅读时,要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渎完选段,你想到了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