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①月似钩②。
何当③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燕山: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②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③何当:什么时候。④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1.《马诗》是唐朝诗人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诗句中春江水的“A.只有努力才会有收获 |
B.只有置身其中才能有深切的感受 |
观书
(明)于谦①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②寻芳客,未信我庐③别有春。
A.首联将书卷比喻成多年的老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伴、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了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
B.颈联“活水”一句化用了朱熹《观书有感》中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明坚持读书的好处。 |
C.尾联运用衬托的手法,用诗人沉醉于山水的精神享受,来反衬寻常游客追求精神享受的肤浅。 |
D.本诗写诗人亲身体验,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抒发其喜爱读书之情,语言生动,说理形象,有较强感染力。 |
A.读书可使人如与故友朝夕相随,忧乐与共,得到慰藉陪伴。 |
B.读书可使荡涤心胸,感觉清明纯净。 |
C.读书可使人增长新知,充实满足。 |
D.读书可使人的品德美好与高雅,自得其乐。 |
A.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向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巴喳——巴喳 穿上大皮靴在林子里走, “叽叽”嘟一下飞进绿叶中, 巴喳!巴喳! “沙沙”哧一下溜进了黑洞。 “骂笃”听见这声音, 就一下躲到了树枝间。 “吱吱”一下窜上了松树, 全都悄没声儿地蹲在看不见的地方, “蹦蹦”一下钻进了密林。 目不转睛地看着“巴喳—巴喳”越走越远。 |
林中小景
金波
阳光/透过枝叶,
染上/嫩绿的颜色。
风,打着唿哨[hū shào],
在叶面上轻轻滑过。
流进树林里的空气,
也变得又甜、又柔和。
因此,在每棵树上,
都挂着小鸟的歌。
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语言美、节奏美,再按要求答题。A.吹面不寒杨柳风 | B.山雨欲来风满楼 |
C.北风吹雁雪纷纷 | D.八月秋高风怒号 |
脚尖滑过的地方,
大块的草坪,绿了;
大朵的野花,红了;
大片的天空,蓝了,
蓝——得——透——明!
A.孩子用脚尖踩到了草坪和花朵。 |
B.彩色铅笔画出了绿草、红花、蓝天,美丽极了。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中“A.诗中的“妻子”指的是杜甫的夫人和他的孩子,“青春”指的是“春天”。 |
B.“涕泪满衣裳”里,有对战乱将息、百姓终于可以安定下来的欣慰,有对回忆多年离乱的痛切,也有对自己数年来颠沛流离、终于可以回归家园的感慨。 |
C.“漫卷”两个字,写出了诗人对书的随意,不爱惜。 |
D.“放歌”“纵酒”是诗人欣喜若狂的心情的具体写照。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rèn( )yuè( )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这首诗的作者是A.“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 |
B.“三万里”“五千rèn”的夸张比喻,以及“入”“上”两个动词,让人感到黄河、华山不仅气势雄伟,而且富有生气。 |
C.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秋日黎明时分走出篱门时的所见所闻。 |
D.“泪尽”一词让我们体会到作者企盼朝廷收复失地却又一次次落空的失望之情。 |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
,不破楼兰终不还。
1.请把古诗补充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