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北师大版(2001)| 二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我是中国人

我很感谢父母给予我的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很纯很纯的东方血统,使人一看就知道我是中国人。

不管是中国人、朝鲜人,还是越南人,一到国外,思乡的感情就会变得特别强烈。每当有人问到他们的国家时,他们会变得很兴奋,tāo tāo bù jué(   )地向别人介绍他们的国家。我就是这个典型。我喜欢有人这样问我,我会很高兴地向他们讲述中国的长城、中国的字和上海——我的故乡,还有那繁华的街市、拥挤的人群。

在美国,每节课上,老师总会给同学们一点儿自由活动的时间。那时候,在黑板上写中文是我最大的乐趣与享受。我和陈婉琴相顾一笑,大摇大摆地走到黑板前面,旁若无人地写了起来。内容可丰富呢,有古诗、流行歌曲、名言……

有一次,我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我爱你——中国”。老师很有兴趣地凑过来问我在写什么。“I love you——”我很严肃地说,但眼里却颇有笑意。“What?”老师瞪大了眼睛,显得十分惊奇。“China!”我说完了最后一个词,只觉得肚子里在发笑。“Oh!”老师huǎng rán dà wù(  ),笑了笑,踱走了。我再也忍不住了,笑得蹲到了地上。

欢乐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就说我们的地理老师吧,他大腹便便,时常挂着微笑,但他却十分瞧不起亚洲人。有一次发生的事实在令人气愤。

几个月前,我们进行了一次大测验。快下课时,老师让我们把一张作业——multiplied(选择题)交上去,那时,我还不知道“multiplied”是什么意思,我以为他在说map(地图),所以我把整个测验连同一张地图一齐交给了老师。测验成绩在我的tǎn tè bù ān(  )中发下来了。

“C”,这是我第一次得“C”,都是由于交错了作业才得了这么差的成绩。我试图和老师讲一下,但他只是奇怪地笑笑,摇头。一次次的解释都是徒然,已经没有一点希望了。老师为什么不信任我?为什么不听我的解释?为什么不给我一点儿分数?我觉得很气愤,咬了咬有些干涩的嘴唇,觉得眼睛有些潮湿。我下了决心……

这以后,每次小测验我都得了满分,第二次大测验我得了“A”。得“A”的人寥寥无几。为自己超过了美国人而骄傲,并不是为了那个显眼的“A”。我觉得很自豪,很扬眉吐气。

1.根据拼音在文中的括号里写词语。
tāo tāo bù jué(____)  huǎng rán dà wù(_____) tǎn tè bù ān(_____)
2.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国籍)人,__________是作者的故乡。
(2)“我”在黑板上写中文,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爱你——中国”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意思转折B.表示解释说明C.表示声音延续
5.“我觉得很自豪,很扬眉吐气。”是什么使得“我”觉得很自豪,很扬眉吐气?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无论……总是……  只要……就……  如果……就……  不但……而且……
1.(  )每个人都种一棵树,那么祖国(  )会变得更加美丽。
2.(  )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  )那么蓬蓬勃勃。
3.我们少年儿童(  )要学习好,(  )要身体好。
4.(  )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  )怕它一天。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xiào)此生!”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诉说 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yà)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zhào)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了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 安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1.从选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并用“√”画出来。
2.“如此抱负和胸怀”指的是什么?用“    ”在选文中画出来。
3.围观的中国人的心情是______的,从他们的表现“_______________” 可以看出来。他们无能为力,表面原因是(_____),实际则指(________)。括号里填序号。
A.这个女人和外国人谁有道理还没有分清楚。
B.中华不振。
C.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
4.魏校长为什么说:“有志者当效(xiào)此生!”(  )(填序号)
A.因为周恩来的回答让魏校长很满意。
B.因为周恩来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志向十分远大。
C.因为周恩来学习认真,善于思考。
5.想一想,你是为什么读书的呢?写清原因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练习。

声音的温度

①那年,一场变故悄悄潜入我家。先是母亲生病住院,身体本就羸(léi)弱的父亲,因焦虑过度,也随即病倒,父母双双住进了医院。

②太阳从西边落山,恐惧却从我的心头升起,那年我才13岁。山村的夜色中,黑黢黢(qū qū)的远山像一幅剪纸阴森地贴在窗户的玻璃上,偌大的屋子里,只剩下我和妹妹。山中的狼群,一声接一声凄厉地哀号(háo),常常将我和妹妹从梦中惊醒。

③我们住在一所山村学校,叫喊声未必能让远处的人家听见。忽然,我想起了哨子——母亲上体育课时用的哨子。我鼓起胸腔,拼命地让全部的气流吹出尽可能大的声响。渐渐地,我听见了家门前由远及近嘈杂的脚步声、大声说话的声音。我听见了乡亲们喊我的名字。开了门,一群人扛着锄头站在我家门前,他们都是周围我熟悉的乡亲。善良的黑脸,热切的目光,一群人由衷的关爱,驱散了我内心的恐惧。

④“孩子,你睡吧!这一夜我们不走了。”一位大爷说。他们在墙根靠下了锄头,坐着,蹲着,吸着旱烟……我渐渐地睡着了。直到天亮,他们才扛起锄头离开。

⑤临近黄昏,乡亲们又来了,他们用锄头在石板上敲击出铿锵(kēng qiāng)的声响,好像在告诉我:孩子,别怕,有我们在,谁也伤不了你!

⑥从此,每天夜里,围绕这屋子的前后,都会响起来来回回的脚步声,锄头的叮当声。脚步声断断续续要响一整夜,他们边走路边大声说话。我知道,这么黑的夜,他们不是要赶路或者侍弄庄稼!

⑦自此以后,我开始信,声音也是有温度的,它能把一种至深的温暖传递给那些处在孤独和恐惧中的人们。

1.第⑦自然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是_________,我还会用这个字的另一个读音组词_________
2.本文表现了乡亲们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对乡亲们的这种行为持什么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枝红杏

有个孩子无意中把一颗杏核埋在墙脚下边。杏树苗(  )冲破坚硬的壳和多石的土地,向蓝天露出笑脸。不久,这个孩子发现了这孤孤单单的杏树。

“嘻,这是什么树苗,把它的尖儿掐了,看它能长成什么怪样!嘻嘻!”

杏树受了伤害,却没有死,在掐去尖儿的地方长出两枝小杈。

“这是什么东西,怎么到墙脚下来了!”孩子的父亲觉得(  ),不由分说,用斧头从根部砍断杏树……

杏树流着眼泪在雪中度过了一个严寒的冬天。春天一到,它又抽出芽来。当它到了开花的年龄的时候,孩子的爷爷又觉得碍眼,便锯去了几个枝杈。

掐尖儿、斧砍、锯杈都没有熄灭杏树心中的火焰。当又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杏树终于长到大墙的外边,开出鲜艳的花朵。

很多小鸟来赏花,它们望着杏树伤痕斑斑、弯曲的身躯,不觉“啊”地(  )一声。“你是靠什么力量活下来,开出这样美丽的鲜花?”

杏树回顾着自己走过的艰辛道路,深思很久,最后(  )地说:“希望,还有信念。”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居然  惊叫  奇怪  深情
2.将文中画“____”的句子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又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杏树终于长到大墙的外边,开出鲜艳的花朵。”“终于”的意思是_____,从这个词可知,杏树开出鲜艳的花很_____,因为它经历了___、_____、_____这些伤害。
4.虽然杏树的身躯_______,但它靠着_______和_______,最终开出了美丽的鲜花。
5.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立下宏志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选段通过对魏校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突出了魏校长对周恩来的回答感到_______________。
2.“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他同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周恩来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对这段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是因为不相信“中华不振”的状况能改变。
B.其他同学读书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周恩来却把个人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了起来。
C.周恩来要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读书,他铿锵有力的话语让我们体会到了他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徐悲鸿的故事
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画家。
他在欧洲留学期间,有一次,许多留学生在一起聚会。一个满身散发着酒气的外国学生站起来,恶毒地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坐在一旁的徐悲鸿被激怒了,他站起来,大声说:“先生,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比一比,等学习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
有志者事竟成。徐悲鸿进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后,在几次竞赛和考试中都获得了第一名。1924年,他的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美术界。这时,那个在大家面前大骂中国人无能的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发(sàn sǎn)毒(ě è wù)
(cái chái)业(jié jiē)
(2)“有志者事竟成”中的“志”在文中指什么?用“____”画出来。
(3)我们可以看出徐悲鸿是一位________的画家,他不仅______________,而且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志者事竟成”是一个多字成语,请写出三个这样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坐中国船
1919年6月的一天,在重庆朝天门码头,一只木船先靠岸了。准备去上海的陈毅和其他几个青年一起走出船舱,登上码头的最高处,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不一会儿,陈毅却皱起了眉头。他的目光掠过河岸,盯着挂在外国旗子的军舰,气愤地说:“美丽的祖国,却在外国列强的铁蹄下惨遭蹂躏!”
不几天,联系船票的人回来告诉大家:“去上海,有三家轮船公司的船,一家是日本人办的,给乘客赠送洋伞;一家是英国人办的,给乘客赠送床单;还有一家是中国人办的,大概是赔了本,没什么送给乘客。”
大家坐船的问题争论起来。
有的主张坐日本人或英国人的船,因为可以得到点洋货。陈毅对大家说:“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欺侮。重庆人民也正在抵制日货,声援北京爱国青年。在这种时候,我们怎能为了一点洋货去坐外国船呢?这还有一点民族气节吗?”大家都觉得陈毅说得句句有理,一致决定坐中国船去上海。
(1)辨字组词。
岸(  )货(  )掠(  )概(  )
崖(  )贷(  )凉(  )慨(  )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蹂躏:                                           
欺侮:                                           
(3)陈毅为什么皱起了眉头?
                                                            
(4)短文主要写了                              的事,表达了陈毅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周恩来十二三岁的时候,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读书。上课时,他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下课后,他特别注重课外阅读,以弥补课堂上的不足。有一天,学校的魏校长把学生召集在一起,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有的同学回答:“能发财致富。”魏校长问周恩来:“你呢?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站起来,响亮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从那时起,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来而读书”的伟大志向。教他历史的高老师知道后,非常赞赏,亲切地对周恩来说:“我们灾难的国家多么需要革新图强的人啊!”为了鼓励周恩来不断进步,高老师送给他“翔宇”的名字,还说:“一个有志于革命救国的少年,应该像抉摇直上的大鹏鸟,永远翱翔于宇宙之中。”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特别---________             召集---________
赞赏---________             鼓励---​________
2.周恩来十二三岁的时候是怎样学习的?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虽然贫穷但不潦倒

①小李毕业后分到了西部一座小城的居委会。

②那年冬天,小李所在的城市划出了最低生活标准线,不上这线的便属贫困户,在年前可以获得一些帮助。

③小李与同事们背着大米与菜油等挨户走访这些人家。他们看到了露出棉絮的被褥、看到不了还漏的搪瓷脸盆,那些黑乎乎、灰蒙蒙的贫困状况超出他们的想象。可是当他们循着地址推开了又一户时,小李以为,他们一定是走错了人家。

④这一家窗明几净,有冰箱有洗衣机,有漂亮的窗帘和门帘,有立得很整齐的书籍……然而,他们没走错。

⑤这家的男人在几年前病逝,欠下了很多钱。两个孩子,有一个带残疾。女人一份薪水养3口人,还要还债,经济状况可想而知。

⑥但女主人的笑容就像她的屋子一样明朗  她说 冰箱洗衣机都是领导淘汰下来送给她家的  用用也蛮好的  孩子懂事  做完功课还帮她干零活

⑦这是,小李才发现,漂亮的门帘是自己用纸做的,那些书全是孩子每个学期用过的教科书,灶间的调味品只有油和盐两种,但油瓶和油罐擦得发亮。最让小李惊奇且起敬的是进门时女主人递给他的拖鞋,那鞋底是磨秃了的旧解放鞋的底,齐齐沿圈剪下,再用旧毛线织出带图案的鞋帮,穿着好看又暖和。

⑧他们在这一家总共停了10来分钟,比别人家稍稍长了些。小李渐渐看出了这一家却是贫困,但他亦渐渐看出了这一家的不贫困,他深信他们不会贫困太久,这是因为,他们即使贫困如此,也不潦倒。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贫困——(_______)    状况——(________)    残疾——(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整齐——(_______)    明朗——(_________)   暖和——(________)
3.缩写句子。
(1)小李毕业后分到了西部一座小城的居委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李与同事们背着大米与菜油等挨户走访这些人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④段运用了________修辞方法。
5.短文第⑥段中依次填入的标点正确的是(    )。
A.,,。,,。B.,,,;,。
C.,,,,……D.,,,;,……
6.这家“贫困”表现在哪里?“不贫困”又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也相信这一家不会贫困太久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