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北师大版(2001)| 二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后提升

一夜的工作

何其芳

周总理在第一次“文代”大会上作了报告。《人民文学》杂志要发表这个报告,由我把记录稿作了整理,送给总理审阅。

这一天,总理办公室通知我去中南海政务院。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盖台灯,如此而已。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我就到值班室去睡了。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他对我说:“总理叫你去。我立刻起来,揉揉蒙昽的睡眼,走进总理的办公室。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备咨询的意思。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 )浏览一遍就算了,( )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喔地叫明了。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回去睡觉吧。”

我也站起来,没留意把小转椅的上部带歪了。总理过来把转椅扶正,就走进里面去了。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 )劳苦,( )简朴!”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这样想,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1.找出文中一组近义词。
(        )——(        )
2.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1)全文围绕周总理工作______、生活______展开叙述,抒发了作者对周总理_______的思想感情。写“工作劳苦”叙述了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方面的具体事例;写“生活简朴”具体叙述了____________这两个方面的具体事例。
(2)文中作者多处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文中将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和________对比,工作量如此之大和______对比,让别人抓紧时间休息跟_______对比,工作如此繁重和________对比,突出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线句子中的“如此而已”这个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书面表达
小练笔。(选做题)
周恩来在年少时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而你又是为什么而读书的呢?想一想,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和内心的想法。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wàng          )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chì        )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1.写出文中带拼音的汉字。
指wàng(          )        训chì(          )
2.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这个问题”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节选的段落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自身经历,写一写你为什么而读书?注意写清楚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文链接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希望 盼望 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 斥责 批评)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打上“√"。
2.给语段中画“ ”的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语段,选一选,填一填。(填序号)
周恩来亲眼见到妇女的_____,洋人的_________,警察的_____,让人真切感受到“中华不振”。
A.为虎作伥     B.怒不敢言     C.哭诉无助   D.得意扬扬
4.“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句中“中华不振”指的是(        )(填序号)
A.中华民族没有振奋精神。
B.中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侮。
C.中华民族萎靡不振,没有生气。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希望、盼望、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斥责、批评)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

1.在语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打上“√”。
2.给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
3.“这个不幸的女人”的“不幸”遭遇是(       
A.在外国人的地盘里,她的亲人因病而死
B.在外国人的地盘里,她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者,反而怒斥她
4.理解语段,选一选,填一填。(填序号)
A.为虎作伥                           B.怒不敢言                           C.哭诉无助
周恩来亲眼见到:妇女的(      ).警察的(      ),群众的(      ),让人感受到中华不振。
5.“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中华不振”指的是(       )。
A.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侮
B.中华民族萎靡不振,没有生气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小题。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的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强 坚定)的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 果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 夸奖):“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1.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选文通过对魏校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突出了魏校长对周恩来的回答感到_____________。“有志者”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效”的意思是______,“此生”指的是____________
3.对这段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的“崛起”的意思是兴起。
B.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是因为不相信中华不振的状况能改变.
C.周恩来要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读书,他铿锵有力的话语让我们体会到了他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4.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请仿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1.“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对这个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强调了人们的无奈与愤怒。
B.人们有气不能出,有话不能说,这都是因为“中华不振”。
C.当时的中国人胆小怕事,都不敢得罪外国人。
2.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说明周恩来_______
3.尝试写出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周恩来励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祖国繁荣昌盛的今天,我们作为青少年一代,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一个星期天,周恩来bēi   bèi)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chénɡ   chěnɡ))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        )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1.用“\”划去文中加点字不恰当的读音。
2.短文中两次出现“这个问题”,第一个是指_____________;第二个是指_______________
3.选择一个句子填入文中的括号里(填序号),并说明理由。
①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②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你为___________而读书,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 清醒)而(坚持 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①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美__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1.在选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打“√”。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从文中加点词“默默”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志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效”的意思是________,“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3.“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中的“如此的抱负和胸怀”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4.朗读文中画“      ”的两处句子,句①应该( ),句②应该( )
A.读出佩服和赞叹的语气   B.读出惊讶和疑惑的语气
5.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 地方。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左顾右盼:___________________
撑腰: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中华不振”指的是(     
A.中华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
B.中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辱。
C.中华民族萎靡不振,没有生气。
3.认真读文段内容,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文段,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