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大娘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非是藉秋风。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垂 | B.清 | C.疏 | D. |
A.虞世南,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 |
B.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C.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修、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 |
D.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 |
A.居高声自远 |
B.床前明月光 |
C.前不见古人 |
D.后不见来者 |
A.清露:纯净的露水。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
B.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 |
C.疏:开阔、稀疏。 |
D.藉:狼藉。 |
A.托物言志 |
B.动静结合 |
C.虚实结合 |
D.衬托 |
A.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 |
B.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
C.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诗的前两句侧重于主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客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
D.“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才能声名远播。 |
一棵树一座楼
①去香港旅游,有一座大楼不可不看,那是太古大厦;有一棵大树不可不看,那是一棵百年老榕树。楼和树相依相伴,好像长在了一起。
②为了盖一座大厦,砍伐或者移走几棵树,这是最寻常不过的事情。可在香港,在香港的繁华热闹之地,香港人所做的却不是使树让楼,而是让树和楼尽可能地和平共处。
③为了繁荣,楼是要建的;为了保护一棵树,花再多的钱也是值得的。为了确保老榕树在施工中安然无恙,建设者拿出了一个又一个方案,然后双方再商议出最佳的施工方案。在修建大厦之前,光为护树一项就花了近2390万元港币!
④太古大厦在大榕树下慢慢加高,一朵绿云般的树冠仿佛是一台巨大的空调器,源源不断地给出力流汗的大厦建设者送来凉气。大厦竣工后,成为多余的大树保护设施才清除。人们从楼底乘电梯或滚动扶梯到大厦顶顶层,走出后门,一棵枝繁叶茂的百年老榕树便突然间映入眼帘,让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1.题目中的“树”指的是 ,“楼”指的是 。第①②段有两个最能表现它们之间关系的四字词语是 、 。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殴斗。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
哈尔威( )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 )的众人,他( ),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