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鲁教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外美文欣赏。

“丧权辱国”最苦

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爱国教育家。他祖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祖国争了光。他能有这样大的成就,与他从小就有抱负是分不开的。

竺可桢在浙江上虞度过自己的童年,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丧权辱国的苦难,在竺可桢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他决心民奋读书,为振兴祖国而奋斗。

有一次语文课上,老师教“苦”和“甜”两个字。老师问大家:“什么东西最苦?什么东西最甜?”当老师叫竺可桢回答的时候,他从容又响亮地说:“丧权辱国最苦,祖国富强最甜!

同学们向他投来敬佩的目光,老师也不住地赞叹:“小小年纪,胸怀大志,不简单啊!”

1.“水深火热”的意思是(      )
A.形容程度很深,达到极点。
B.形容人民的生活处境异常艰难痛苦。
C.形容两种势力难以真正的融合。
2.文中哪句话道出了少年竺可桢决心发奋学习的动力?请用横线画出来。
3.竺可桢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人。
4.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每个人的命运与祖国息息相关,祖国处于危难,人们在生活甚至生命难以保全。
B.祖国处于危难,人们的生活甚至生命难以保全,连做人的尊严都没有,只有祖国强大了,我们才能挺直脊梁。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少年时代的周恩来,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______的事,深刻体会到伯父所说的“_______”的含义,从而立下了________的远大志向。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1. 从画线句子中“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围观群众的内心是______________的。
2. “谁又敢怎么样呢?”是一个______句,它的意思是_____。在朗读时要读出_______的语气。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用“\”画掉加点字错误的读音。
起(jué qué)      出(zū zhū)         姓(wēi wèi)
(rǔ wǔ)        安(huái zhǔn)      严(sǔ sù)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本直通车
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梅兰芳先生是________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主演的《________》《________》等,享誉世界。他高超的_________让人喜爱,他的__________更令人敬佩。
(2)一封完整的信包括称呼、问候语、________、祝福语、________________这六个部分。
(3)《夏日绝句》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向我们展现了一种无所畏惧的人生姿态。
(4)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________,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________,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________,追寻火红的________
(5)当周恩来真正体会到“___________”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时,他想的就是怎么把________________从苦难和屈辱中__________出来。于是他树立了_______________的远大志向,得到魏校长的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课内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若”的意思有:①如,好像;②如果。在“若有所思”中应选____________,在“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中应选____________
2.魏校长为什么要,“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有志者当效此生”这句话中,“有志者”的意思是_________,“效”的意思是_________,“此生”指的是__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fēn fèn)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nán nàn)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列  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堤  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1.在文中括号内选出正确的汉字、音节,打“√”。
2.“崛起”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_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4.周恩来之所以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为什么而读书呢?写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单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1.请在下面的米字格中,按顺序依次写出“训”字的笔画。

2.照样子,写词语。
左顾右盼(左×右×):____________
3.“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此时中国人会想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1.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的回答是“为___________而读书”“为________而读书”“为_____________而读书”周恩来的回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完成练习。
(1)课文写了三件事,请简要概括,将表格补充完整。
 
时间
地点
主要人物
事件
第一件事
新学年开始了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第二件事
________
东北奉天
________
________
第三件事
________
________
中国妇女、中国巡警、围观的中国人、周恩来
目睹“中华不振”
我发现,这些事情中,第________件事是结果,第________件事是原因。我能用“之所以……是因为……”来连接这三件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这样写的作用是( )
A.制造悬念B.总结全文C.点明中心
5.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的回答是什么?想一想,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关于选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崛起”的意思是兴起
B.从“清晰而坚定”可以看出周恩来是经过认真而充分的思考才立下远大志向的。
C.其他同学读书目的是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而周恩来是把个人的学习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起来
D.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是因为不相信“中华不振”的状况能改变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少年毛泽东发奋读书

少年毛泽东是个学习异常勤奋刻苦的孩子。8 岁时他就被父亲送到私塾读书。当时流行一种教学生练字的方法叫‚填红蒙字‛,就是先生写出字样来,蒙上纸,再让学生用毛笔在上面写。但毛泽东不愿简单地照着填,他要自己放手写,一遍写不好,就多写几遍。有的字,他要练写几百遍。除了手写,他还用心写,走路、吃饭,甚至梦里还想着练写的字的结构、笔画特点,所以,他写的字比一般同学照着填的字还要好。

从懂事开始,毛泽东就承担了家中的一些家务活和农活。劳动的时候,他也不忘读书。一天,父亲让他往田里挑粪,过了一会儿,父亲看田里没人干活了,就到处找,后来,在一座古坟后的老柏树下找到了他。他两手捧着书,正看得津津有味。父亲火冒三丈,质问他为什么不好好干活。毛泽东指着扁担两头的大粪桶说:‚爹,我只是歇会儿,从天亮起我已挑了好几担了。

在读书过程中,少年毛泽东还养成了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他读的书中,许多地方打着问号,或写上批语,重要的问题,他都记了下来。他阅读了大量的旧小说,尤其喜欢那些反抗统治阶级欺凌压迫的故事。但是读着读着,他发现了一个问题,主人公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唯独没有种田的农民。这是为什么?后来他终于发现,旧小说里的人物都是一些剥削者、压迫者,他们占有土地,高高在上;而农民终年劳累,吃不饱、穿不暖,没有条件读书写字,更谈不上著书立说。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少年毛泽东愈加发愤读书了,同时他小小的心中燃起了反抗黑暗、改造社会的熊熊火焰。

(选自《新编小学生作文好词好句好段双色版》)

1.“津津有味”的意思是_________。仿写词语(AABC 式)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最后一段说到少年毛泽东读书的时候,不仅从中发现问题,找出答案,而且还感悟到其中的道理,这体现了少年毛泽东具有_________的好习惯。
3.什么是“填红蒙字”?请在文中找出来,画“   ”。
4.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少年毛泽东是怎样发奋读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