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请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采 薇(节选)
昔我往矣, 。
今我来思, 。
行道迟迟, 。
我心伤悲, 。
1.将诗句补充完整。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说出征时是春天。“依依”形容柔弱的柳条随风摇摆不定的样子,似乎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 |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 |
C.“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 |
D.“今我来思”一句中的“思”是语助词。 |
A.这首诗运用了起兴的手法。 |
B.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内心的伤悲。 |
C.这首诗写的是守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守边时的苦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
D.“行道迟迟,载饥载渴”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和鲁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_____,__________满皇都。
1.补全古诗。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第十八,故称“张十八” |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
D.这首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从这首诗的题目上看,这是一场________(季节)的雨。A.和风细雨 | B.毛毛细雨 | C.连绵阴雨 | D.疾风骤雨 |
春 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芳华”在诗句中指的是( )A.草色 | B.鲜花 |
A.失望 | B.焦急 | C.欣喜 | D.遗憾 |
回乡偶书(其二)
[唐]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从题目中的“______ ”字可以看出,诗人写这首诗是有感而发,随感所想。A.悲伤 | B.慨叹 | C.凄凉 | D.哀怨 |
A.这两句从人事变化转到了景物描写上,借物是人非来表达自己的感慨 |
B.诗句运用反衬的手法,以“湖波不改”反衬“半消磨”,加强了诗人的感情 |
C.诗人写门前的镜湖,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美景的喜爱之情 |
D.“春风不改旧时波”中“不改”的不仅仅是微波粼粼的镜湖,还有诗人的乡情 |
农家望晴
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1.“尝”的意思是_____,“闻”的意思是_____,“尝闻”写出了人们对_____的关注。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①压酒②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③。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释)①吴姬:吴地的青年女子,这里指酒店中的侍女。②压酒:压糟取酒。古时新酒酿熟,临饮时方压糟取用。③觞:酒杯。
1.对题目中的“留别”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留在酒店话别 | B.别后留住金陵 |
C.临行前写诗留赠友人 | D.终究不舍决意留下不再离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