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
B.孔子搬家——净是书(输) |
C.泥菩萨过河——纹(问)到底 |
D.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
A.“辉”用部首查字法查“光”部,“光辉”的“辉”与“辉煌”的“辉”意思一样。 |
B.自信/自卑,安静/吵闹是两组反义词;储藏/保藏,恐吓/恫吓是两组近义词。 |
C.“海燕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文学名著漫画本》解决了少年朋友在阅读世界文学名著中所遇到的难题。”这句话若缩句,应该是“出版社解决了难题”。 |
D.蔺相如对手下的人说:“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改成间接转述应该是,蔺相如对手下的人说:“秦王他都不怕,他更不会怕廉将军。” |
A. |
B. |
C. |
D. |
A.欺骗你,引诱你,逼迫你 教育你,引导你,爱护你 |
B.引诱你,欺骗你,逼迫你 引导你,教育你,爱护你 |
C.引诱你,逼迫你,欺骗你 引导你,教育你,爱护你 |
D.引诱你,欺骗你,逼迫你 爱护你,教育你,引导你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1.波义耳是怎样得出结论的?请用简洁的语言完成图示。A.不是 而且 还 | B.只有 才 就 | C.不是 而是 也 | D.只要 就 才 |
爱因斯坦小时候
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从小就喜欢钻研问题,做那些需要动脑筋、花气力才能做好的事情。
爱因斯坦5岁的时候,有一天,爸爸从兜里掏出个指南针给他玩。他拿着摇来摇去,发现里面的小针总是指着一个方向。他想看看是什么东西吸着小针,打开一看,什么也没有发现。难道是小针在作怪吗?他开始对科学产生了_____兴趣 爱好。
爱因斯坦上了小学,因为他很少说话,有的同学笑他笨,老师也不太喜欢他。有一天,上手工课,大家都把自己的作业交给了老师,老师在一大堆泥鸭子、布娃娃、蜡水果等作业中,拿出了一个很不像样的小板凳,生气地问:“世界上还有比这个更糟糕的板凳吗?”孩子们都笑了起来,爱因斯坦却低下了头,他站起来小声地说:“有的。”
同学们_____惊奇 奇怪地看着爱因斯坦,只见他从书桌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小板凳___摆在桌子上___说___老师___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___交给您的是我第三次做的___老师看他这样认真___从此改变了对他的态度___
1.选择恰当的词语。A.爱因斯坦从小就喜欢做手工。 |
B.爱因斯坦从小喜欢钻研问题,动手实践。 |
C.爱因斯坦从小很少说话,不喜欢与同学交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