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
-
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登录
|
注册
试卷
|
试题
|
走进学进去
|
学进去
试题
试卷
字/词
搜索
购买服务
首页:
小学语文 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
>
5 江上渔者
部编版
|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 北京的春节
2 腊八粥
3 古诗三首
寒食
迢迢牵牛星
十五夜望月
4*藏戏
习作:家乡的风俗
语文园地
第二单元
5 鲁滨孙漂流记(节选)
6*骑鹅旅行记(节选)
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
习作:写作品梗概
语文园地
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
第三单元
8 匆匆
9 那个星期天
习作例文
别了,国语课
阳光的两种用法
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语文园地
第四单元
10 古诗三首
马诗
石灰吟
竹石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12 为人民服务
13 金色的鱼钩
口语交际:即兴发言
习作:心愿
语文园地
第五单元
14 文言文二则
学弈
两小儿辩日
15 表里的生物
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7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口语交际:辩论
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
语文园地
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回忆往事
依依惜别
古诗词诵读
1 采薇(节选)
2 春夜喜雨
3 江畔独步寻花
4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5 江上渔者
6 泊船瓜洲
7 游园不值
8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9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
10 清平乐 春归何处
试题
题型:
全部
选择题
填空题
语言表达
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信息匹配
书面表达
句型转换
连线题
判断题
排序题
书写
诗词曲鉴赏
修改病句
简答题
其他
听读鉴赏
难易程度:
容易
较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排序:
综合排序
试题难度
使用次数
真题次数
共
52
道相关试题
江上往来人,但爱( )鱼美。
A.鲑
B.鲈
C.鳜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但爱鲈鱼美”,诗句中的“但”是什么意思( )
A.只
B.但是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往来”的原因是( )
A.观看江景。
B.喜爱鲈鱼的鲜美。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江上渔者》是宋代诗人( )写的。
A.苏轼
B.范仲淹
C.辛弃疾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范仲淹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熟读背诵《江上渔者》,完成下面填空。
1.诗文中“风浪一会儿把它卷上浪尖,一会儿又把它打入浪谷。”说的是《江上渔者》这首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诗句)的意思。
2.读到“出没风波里”这句诗时,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君看一叶舟”里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熟读背诵《江上渔者》,完成下面填空。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他在饮酒品鱼、观赏风景的时候,看到风浪中起伏的小船,由此联想到渔民打鱼的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上往来人”,从这句可以看出____________,其中“_____”一词写出了江上热闹的景象;“但爱鲈鱼美”这句写的是岸上人的_______,揭示了“_____”的原因。“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这两句诗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个这首诗反映了_______________,唤起__________________。
3.默写本诗:江上往来人,____________。君看一叶舟,____________。
4.“江上渔者”,其中“渔者”是指___________。
5.“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这两句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一叶舟”突出了打鱼的船__________。
6.此诗表达出作者对渔民疾苦的关心,深含对“____________”的岸上人的规劝。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只有一组全对( )
出
没
数
重
山 一水
间
照我
还
A.méi chóng jiàn huán
B.mò chóng jiàn huán
C.méi chóng jiàn hái
D.mò chóng jiān huán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农家望晴
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1.“尝”的意思是_____,“闻”的意思是_____,“尝闻”写出了人们对_____的关注。
2.“如鹤立”比喻白发老农_____的站立姿态,形象地表现了他_____的迫切心情。
3.《农家望晴》与《江上渔者》的共同点是:都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但在表达手法上有所不同,《江上渔者》主要运用_____的手法,《农家望晴》主要运用了_____的手法。
4.用自己的话写写第一、二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①“往来”的意思是
________
,这个词写出了江岸上
________
的景象。
②下列加点的“但”字与诗句中的“但”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
A.小明说再也不会撒谎了,
但
愿如此
B.戍守边防的工作虽然辛苦,
但
战士们没有一个叫苦的
(2)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①展开想象,描绘诗句所表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人希望通过诗句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使其明白
_________
的道理,表达了诗人对“
_________
”的规劝。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