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①元宵上市,春节的一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土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②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元宵节指的是_________ (具体时间),这一天人们_________,小孩子们_________,大家还必须_________
2.①句中加点的“又”表示_________,①②句分别是此部分内容的_______________。从这儿也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里采用了_________的段落结构。
3.这部分内容重点写了灯的__________________
4.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张:①使合拢的东西分开;②陈设,铺排;③夸张,扩大:④看,望;⑤商店开业。 
灯结彩(______)  虚声势(______)  东西望(______)   一一弛(______
5.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真有意思!古人也有描写中国传统佳节的诗句,我会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第②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
7.从上面的文段中可以看出正月十五有哪些风俗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小题。

北京的春节(节选)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黎明到清早,全城鞭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1.请找短文的中心句并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截然不同: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内容,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详写     B.略写
(1)短文的第二段用较多篇幅写了正月初一人们的活动,这是(____)
(2)短文的第三段描写初六的场景是(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短文从第三者的角度介绍老北京的春节。(____)
(2)短文通过描写人物的活动写出了过春节时的有趣和热闹。(____)
(3)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反映了老北京人安于现状、喜欢享乐、爱表现的心理。(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课文片段,完成小题。

北京的春节(片段)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1.作者用词非常讲究。我发现片段中与“一律”意思相近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片段主要围绕灯展开描写,重点写了灯的____________多和____________多,其目的是突出元宵节的热闹非凡。
3.片段画横线部分采用了(____)的说明方法。(填序号)
①举例子         ②打比方          ③作比较         ④列数字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jiān  jiàn)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jiào  jué),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zhèng  zhēng)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jiān  jiàn),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1.根据课文内容,用“√”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灯火通宵:__________________
(2)截然不同: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按照___________顺序,分别描写除夕和初一的特点。除夕的特点是___________,初一的特点是___________。(可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
4.除夕的活动具体有哪些?把它们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个___________句,在文中起___________的作用。
6.古今文人曾写下许多描写春节的诗句,请你试着写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①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一个高潮到了。 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游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②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①句中的“又”字有何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
2.①②句分别是此部分内容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从这儿也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里采用了_______的段落结构。
3.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张:①使合拢的东西分开;②陈设,铺排;③夸张,扩大;④看,望;⑤商店开业。
灯结彩(______)   虚声势(______)   东西望(______)   一一弛(______)
4.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真有意思!古人也有描写中国传统佳节的诗句。
我会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第②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觉得元宵节的“美好快乐”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家乡的春节

①按照湖北宜昌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冬至就开始了。

②冬至前后,人们便把鸡、鸭和鹅用笼子关起来,以减少它们的活动量,每天用充足的食物喂养。到了过年时,家禽就长得又大又肥。

③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传统的“小年”。这天,人们要把灶台打扫干净,杀鸡宰鸭来祭“灶神”。

④腊月二十五日前后,人们选择吉日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干干净净迎新年。这时,千家万户都忙碌起来,包粽子、爆“米花”、炸“油鼓”……

⑤除夕可真是热闹非凡啊!家家户户赶做年饭,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春联。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除此之外,大家还在房间门口贴上“利市”。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和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⑥大年初一是春节的最高潮。这天,人们不许杀生。早上,要互相讲吉利话祝福,给小孩和老人们压岁钱。从初一到十五,人们都不许讲不吉利的话。吃完早饭,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上街头。同时,各种庆祝活动也相继举行,舞狮、篮球赛、唱歌、跳舞、下棋、射击……内容可丰富了。街上人山人海,有的三五成群在逛街,有的围在庆典活动旁边观看,耳边不时响起如雷鸣般的掌声、喝彩声。

⑦正月初二这天开始,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初三,大家一大早就起床,开门扫地,把扫成堆的鞭炮纸烧掉。“人日”“人胜节”和“七元日”都指这天——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女娲造人的日子。

⑧汤圆一上市,春节便接近了尾声。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这天晚上,有张灯结彩、猜谜踏歌的活动,突出了一个“闹”字,人们还要吃汤圆,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过了这天,春节也就过完了。农民们开始准备春耕,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有删改)

1.选文第⑤段采用(   )的结构形式。
A.分—总B.总—分—总C.总—分
2.“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中“日夜不绝”的意思是___________,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考查语文要素]短文是按照________顺序写的,其中详写了除夕和_____________这两天的情景,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大年初一是春节的最高潮,这一天人们可以杀鸡宰鸭来庆祝节日。(______
(2)正月初三这天,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______
(3)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在这一天,人们要吃汤圆,预示新的一年快乐吉祥。(______
5.正月十五点灯,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思考一下,你还知道自己的家乡有哪些寓意吉祥的习俗吗?(至少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看拼音,写词语。
guī ju   zhǎn lǎn   mì jiàn   bào zhú  
      
tōng xiāo   jiàn duàn   wán shuǎ    xián shú  
      
biān pào   zá bàn   áo tāng   
    
类型:书写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现代文阅读与理解分析。

北京的春节(片段)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黎明到清早,全城鞭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开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1.片段的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摘录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3.除夕真热闹,主要的活动有:做_______、穿_________、贴___________。放_________、吃________,还要________
4.文中说“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关的语句,写下来:_____________
5.“光景”这个词在文中指_________;“截然不同”的意思是__________
6.第3自然段写了哪些人,他们都在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3自然段选择这些人物来进行描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二段写了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热闹光景,在整篇文章中是属于详写还是略写,这种写作手法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9.片段对除夕、正月初一习俗的描写,突出了北京春节________的特点。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1.请在选文中找出一个谚语______________,这个谚语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色味双美”的意思是__________,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4.这两段话分别写了北京人过春节的哪两个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北京的春节》第三到六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解释词语:
万象更新:______________。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意思的递进D.表示插说
3.选文中的一个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人们也紧张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孩子们准备过年要做的事都有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