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
-
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登录
|
注册
试卷
|
试题
|
走进学进去
|
学进去
试题
试卷
字/词
搜索
购买服务
首页:
小学语文 语文S版(2003) 二年级下册
>
17 古诗两首
语文S版(2003)
|
二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课文
1 春天在哪里
2 笋芽儿
3 有趣的作业
4 古诗两首
咏柳
小池
课文
5 程门立雪
6 曹冲称象
7 岩石书
8 自己试一试
识字一
形声结合识汉字
课文
9 雨后
10 假如
11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
12 猴子种树
课文
13 激光的话
14 鲁班造伞
15 听诊器的由来
16 能干的钟点工
识字二
认识汉字多动脑
课文
17 古诗两首
小儿垂钓
夜书所见
18 小鹿的减法
19 爱发脾气的孩子
20 寓言两则
坐井观天
亡羊补牢
课文
21 刘胡兰
22 回自己的祖国去
23 家
24 快乐的节日
25 可爱的西沙群岛
识字三
认识认半边行吗
课文
26 我能行
27 再来一次
28 我是最弱小的吗
29 掌声
课文
30 晏子劝齐王
31 诺亚方舟
32*三借芭蕉扇(一)
33*三借芭蕉扇(二)
试题
题型:
全部
选择题
填空题
语言表达
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信息匹配
书面表达
句型转换
连线题
判断题
排序题
书写
诗词曲鉴赏
修改病句
简答题
其他
听读鉴赏
难易程度:
容易
较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排序:
综合排序
试题难度
使用次数
真题次数
共
243
道相关试题
下面的古诗句分别写了哪个季节?请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
(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
(4)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对诗的理解填空。
(1)《山行》的作者是
_________
代诗人
___________
,这首诗描绘了
__________________
的美景,表达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
的喜爱之情。
(2)《赠刘景文》是描写
_________
季的景色。作者是抓住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四种景物来描写的。
(3)《夜书所见》是
___________
代诗人
___________
写的一首诗,诗人客游在外,
__________
触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比一比,再组词。
径
( )
霜
( )
挑
( )
残
( )
轻
( )
雷
( )
桃
( )
浅
(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
径(jìn
jìng)
赠(zèng
zhèng)
君(jǖn
jūn)
斜(xié
xiá)
犹(yiú
yóu)
橘(jú
jǘ)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中“挑”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到这两句诗,你眼前会浮现出什么样的场景?
( )
A.
B.
C.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__________
的思想感情。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延伸阅读
山 中
[唐]王 维
荆溪
①
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
②
无雨,空翠
③
湿人衣。
【注】①荆溪:水名。②元:本来,原来。③空翠:指山间青色的湿润的雾气。
1.这首诗描写的是
________
(季节)的景色,从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看出。
2.山路上原本是没有下雨的,为何人们的衣服却湿了呢?( )
A.因为走在小溪边,被溅湿了衣裳。
B.因为行走在山中,山间的雾气沾湿了衣裳。
C.因为快要下雨了。
3.作者在山中看到了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等景物,感受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
。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对《山行》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写诗人看到的山中景致。
B.后两句写诗人停车欣赏的原因。
C.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D.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美景的留恋之情。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补充诗句并判断。
萧萧梧叶送寒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寒”既有秋风的寒凉之感,又有漂泊的凄凉之情。
( )
(2)“客情”是指作客他乡时,受到礼遇的友情。
(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1)诗句中“擎”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生活实际并借助课本插图我知道了“擎雨盖”指的是
____________
。
(2)作者抓住“
__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__
”,描绘出秋末的萧瑟景象。“
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__
”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填空
1.《山行》的作者是
_____
代的
______
。全诗描写的是
_____
季的景色,从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看出来。
2. “斜”的意思是“歪斜,不正”,但结合课本插图和生活实际可知,它在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中是指山间小路
____________
的样子。
3. 诗中主要写了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
等景物,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