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苏教版(2001)| 三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
类文阅读。

衡乃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邻居有烛而不_______
(2)衡乃与其________
(3)给以书________
(4)遂成大学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农妇与骛

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宽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成群。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注】骛(wfi):野鸭子。盖:大概。
1.解释划线的字。
①于河边拾________      ②妇之________
③疑其受也________      ④妇之归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熟视之,乃鹜也。________
②妇不忍市之。________
3.“旬日”是指(    )
A.几天B.三十天  C.十天
4.这个故事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雨疏风骤”中的“疏”的意思是(    )
A.稀疏 B.密集C.疏远、生疏 D.开通
2.“残酒”指的是(    )
A.上次自己没有喝完的酒B.别人喝后剩下的酒 
C.质量低劣的酒D.还未消尽的醉意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谁说的?说话者的语气是怎样的?(    )
A.浓睡人   教训语气  B.卷帘人   责备、焦虑的语气
C.卷帘人   不耐烦的语气 D.浓睡人   责备、焦虑和惋惜的语气
4.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情?(    )
A.初春B.暮春C.盛夏D.金秋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 曰:“我非不知,并壳者,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在括号内补充省略的内容。
我非不知,并壳(     )者,(      )欲以(     )去热也。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或:_______________.欲:_______________.
3.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韩非子・说难》

注释:①雨()的:下雨。②盗:小偷。③父():老人。④智其子:认为他的儿子很 聪明。

1.朗读下面这句话,停顿正确的是(     
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B.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C.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部人之父。
D.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翻译: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毁坏了墙。
B.暮而果大亡其财。
翻译: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
C.不筑,必将有盗。
翻译:不把它修好,一定会被偷。
D.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翻译:那家人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但他却怀疑是隔壁那个老人偷了他们的财物。
3.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     
A.听取意见要看对方是否亲近B.富人儿子非常聪明
C.做人不要多管闲事D.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文言文阅读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加点的字
(1)日初出沧沧凉凉( )
(2)孔子不能( )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这句话朗读时的停顿完全正确。( )
(2)“孰为汝多知乎?”本句采用反问的形式表现出两个小孩的天真可爱。( )
(3)本文选自《列子·汤问》,主要通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
3.下列名言警句中,最能表明孔子在本文中的态度的一项是(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文言文阅读。

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

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注释]①异日:往时,从前。更羸(gēngléi):战国时的名射手。京台:高台。虚发:只拉弓不放箭。
1.下列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痛也疮:伤。
B.先生何以之知:通“智”,智慧。
C.其飞而鸣悲徐:缓慢。
D.弓虚发引:拉。
2.翻译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与其说更羸箭术高超,倒不如说他善于观察,勤于分析,因此才会有如此令人惊叹的表现。
B.更羸之所以能虚射下飞鸟,是因为这只鸟旧伤在身,离群单飞,内心惊惶不安。
C.更羸对魏王说自己能够引弓虚发射下飞鸟,魏王从一开始就对他的说法和箭术深信不疑。
D.从这则文言文中可以得出的一个成语是“惊弓之鸟”,用来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情况就惶恐不安的人。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言文。完成习题。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日: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1.文中“桓侯”指________,“寡人”指________
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一语未了(liǎo   ),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zēng céng)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   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   )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近来。这个人打扮与众不同   :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 zhāo     cháo)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1.请在括号里用“√”给本文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请为画横线的词语写一个近义词,将其填在旁边的横线上。
3.本片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
4.请用“_”画出描写王熙凤衣着的句子。
5.《“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个片段是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文段通过      两个方面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         的人物形象。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食粥心安

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日煮粥一釜,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早晚取其二,断齑数十茎啖之。留守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子曰:“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注释】①南都书舍:当时著名的书院。②齑:腌菜。③留守:官职名称。④大人:指自己的父亲。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煮粥一釜       (          )                   刀画为四       (         )
⑶大人汝清苦(          )                   食粥安已久(         )
2.翻译下列句子。
(1)归告其父,馈以佳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遗以食物,何为不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⑴范仲淹为什么不吃美味佳肴?请找出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