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下列对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项是( )A.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 B.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
C.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 D.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
A.两首诗都描写了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塑造了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
B.两首诗都是前两句写景,其中《村晚》把草、池塘、山、落日等融合起来,构成了一幅幽静美丽的图画;《牧童》则通过“六七里”“三四声”等写出了原野的广阔、傍晚的宁静。 |
C.两首诗都表现了牧童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但《牧童》还通过“不脱蓑衣”让我们体会到了牧童放牧一天的劳累。 |
D.两首诗都是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写的,诗中有景、有人、有声,流露出作者对悠然自得的乡村生活的向往。 |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静夜思
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思故乡。
1.补全诗句。A.思念故乡之情。 | B.喜爱月亮之情 |
A.李白 | B.骆宾王 |
A.低头 | B.抬头 |
清平乐·村居
_________,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_________。
1.把词句补充完整。A.词中“相媚好”写出了老夫妇互相逗趣、取乐的样子。 |
B.“最喜”一词体现出了作者对小儿的喜爱之情。 |
C.词的上阕描写了北方乡村的景色,下阕描写了两代人的生活画面。 |
D.全词表达了作者对乡村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生活的喜爱之情。 |
A.调皮、可爱。 |
B.奸刁、撒泼等恶劣行为。 |
C.游手好闲,品行不端正的人。 |
A.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B.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C.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 。
,也傍桑阴学种瓜。
1.默写古诗。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寒食》的作者是A.“无处不”用双重否定的形式写出了整个长安城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
B.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夜晚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作出委婉的讽刺。 |
C.诗的后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皇宫也不例外。 |
D. “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的是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
_____登高处,_____茱萸少一人。
1.将古诗补充完整。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 张继《枫桥夜泊》)
②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 王籍《入若耶溪》)
1.诗句①中,夜半的钟声更衬托了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少壮不努力,
绝句
迟日江山丽, 。
泥融飞燕子, 。
1.把古诗补充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