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语文S版(2003)| 四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下列加点的多音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红(zhàng)               (bèn)                    古(měng)
B.家(què)                    ( xiáng)               (qū)
C.出(lòu)                    色(jiǎo)                  求(yāo)
D.子(dīng)                  转(xuán)                  领(jiāng)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金榜名(写上,签署)
B.书立说(写文章,写书)
C.固不化(愚蠢,愚笨)
D.若木鸡(死板,发愣)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选出加点字意义不同的一项( )
A.天下之观也 势极
B.则一无迹 仅有“敌”为火所焚
C.吴儿善者数百 迎而上
D.分列两上下十余里间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其远出海门(当……时候)B.奔腾分合五阵之势(穷尽)
C.不相睹(略微、一点)D.披发身(文采)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钱塘潮

每年农历八月十八秋分前后,许多人来到海宁观潮……潮水奔腾而来,潮头高度可达35米,潮差可达9米。

潮汐是一种自然现象。潮水的涨落是海水受月球、太阳的引潮力和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共同作用引起的。每年的春分和秋分,地球、月球和太阳三者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和太阳对海水的引潮力特别大,水涨得特别高,落得也最低。

钱塘江潮如此壮观除上述原因外,还因钱塘江河口有特定的地理形势和气象水文条件。钱塘江口的入海处即杭州湾。它在地形上是个典型的喇叭河口,越近东海越宽,最宽处达100公里,从杭州湾口的南汇嘴开始,向西大幅度收缩,到澉浦附近窄到30公里,到海宁盐官,江面只有3公里。河口宽,潮水大量涌进,往里,江面突然束狭,潮水相叠,水面升高。加之,在钱塘江澉浦附近的河床底部又有一道南北相连的沙坎,像门槛一样,起着进一步抬高水面的作用。

农历七、八月正是钱塘江洪季,水量丰富。江水滚滚东流入海,恰受东南季风推拥上溯的海潮顶托,风起潮涌,潮水和江水叠加,使得本来因江面束狭和沙坎的阻拦而抬高的潮水更加汹涌,形成钱塘潮的奇观。

1.“潮头高度可达3、5米,潮差可达9米”一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2.“每年的春分和秋分”时,“引潮力特别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澉浦附近的河床底部又有一道南北相连的沙坎,像门槛一样”这一句中,用“南北”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个比喻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
4.文末“潮水更加汹涌”的原因是(          )。
A.江面束狭,沙坎阻拦B.水量丰富,海潮顶托
C.江面束狭,海潮顶托D.水量丰富,沙坎阻拦
5.这段文字主要写(          )。
A.壮观的钱塘潮汹涌奔腾的景象B.壮观的钱塘潮给人的深刻印象
C.壮观的钱塘潮与气象天文的关系D.壮观的钱塘潮形成的原因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  )(  ),横贯(  )再近些,只见(  ),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  )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按原文内容填空。
2.这段话按照由____________的顺序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我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中知道的。
3.文段第③句的后一个分句描写的是大潮的________,除此之外,文段其余内容描写的是大潮的________。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方法,把浪潮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潮的壮观让作者不由地产生了丰富的联想,我能摘抄一句:___________
4.唐朝诗人刘禹锡在《浪淘沙》中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片段中哪些语句描写的是这两句诗的情景?请画上波浪线。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     )(     )     (     )(     )东望     人声(     )(     )
(     )(     )     水天(     )(     )     齐头(     )(     )
(     )(     )     (     )(     )     (     )(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拼音写词语。
lǒng   zhào            huī                          
(          )   (        ) (        )   
fèi   téng               jiù        cháo shuǐ
(          )   (        ) (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       )。顿时(       ),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       ),江面还是(       ),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       ),只见东边(       )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       )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       ),变粗,(       )。再近些,只见(       ),形成一堵(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       )齐头并进,(       )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       )起来。

1.按原文填空。
2.以上片段,作者的观察顺序是(      )。我能从文中找出表示观察顺序的词语:(      )(      )(      )
3.作者把听到的声音的看到的景象穿插描写,请把描写声音的句子在文中用“ ”画出来。
4.请用文中的词语或短语,把潮来时的样子按顺序梳理如下:
风平浪静→(      )→白线拉长变粗→(      )(      )
5.标“﹏﹏﹏”的句子,运用(       )的修辞手法,让我仿佛看到(       ),听到(       )。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你知道下面的诗句描写的是哪个地方的景象吗?读一读,连一连。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杭州西湖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山东泰山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江西庐山瀑布
类型:连线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