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 ”又誉其矛曰:“ ,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写出加点字的意思。A.印信:印章 榜文:告示 墨客:文人 |
B.道旁李:道路 冀复得兔:重复 守株待兔:守候 |
C.孔君平诣其父:拜访 誉之曰:称赞 同世而立:存在 |
D.吾盾之坚:坚固 问其故:故意 弗能应:应答 |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先解释句中加点字,再解释句子意思。卧薪尝胆
吴既赦①越,越王勾践反②国,乃苦身③焦思,置胆于坐④,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⑤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⑥下贤人,厚遇宾客;振⑦贫吊⑧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
(注释)①赦:免除或减轻刑罚。②反:同“返”,返回。③苦身:使自己的身体劳累。④坐:同“座”,座位。⑤女:同“汝”,你。⑥折节:放下身架。⑦振:同“赈”,救济。⑧吊:慰问。
1.阅读短文,结合注释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A.相遇 | B.对待,款待 | C.机会 |
A.坐下 | B.椅子 | C.座位 |
A.语言 | B.心理 | C.动作 | D.神态 |
陈晋之读书法①
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②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③,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④良为得法⑤云。⑥
(注释)①本文选自《扪虱新话》,题目为编者自拟。陈晋之:人名。②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③癖:毛病。④陈贤:对陈晋之的美称。⑤良为得法:甚得读书之道。⑥云:语气词。
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只画一处)A.那个人夸耀他的矛是最锋利的,什么东西都刺得穿。 |
B.那个人夸耀他的盾是最坚固的,什么矛都刺不穿。 |
C.那个人答不上来是因为他太害羞,不敢反驳别人的话。 |
D.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做事不能前后矛盾,互相抵触。 |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对加下划线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买。) |
B.其人弗能应也(楚人。) |
C.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你。) |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这则寓言名叫《南辕北辙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①闻之,中道②而反③,衣焦④不申⑤,头尘不去⑥,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⑦,方⑧北面而持其驾⑨,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注释)①季梁:魏国人。 ②中道:半路。③反::假字,同“返”,返回。 ④焦:皱褶。 ⑤申:通假字,同“伸”,拉直。 ⑥去:弹下(身上的尘土)。 ⑦大行(háng):即今太行山,在今河北,山西交界处。 ⑧方:正在,时间副词。 ⑨驾:车。
1.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墨鱼①自蔽②
海有虫,拳然③而生者,谓之墨鱼。其腹有墨,游于水,则以墨蔽其身,故捕者往往迹④墨而渔之。噫!彼所自蔽者,乃所以⑤自祸⑥也欤?人有恃⑦智,亦足以鉴。
注释:①墨鱼:乌贼。②蔽:隐蔽。③拳然:屈曲成一团的样子。④迹:循着踪迹,即跟踪。⑤所以:……的原因。⑥自祸:给自己带来祸患。⑦恃:凭借,依仗。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A.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 |
B.只有掌握本领,才能保护自己 |
C.遇到危险要保持冷静,不能慌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