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陆游筑书巢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③,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如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注释】①椟(dú):这里指书橱。 ②觌(dí):相见。③槁枝:枯树枝。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A.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相见。 |
B.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和子女不来相见。 |
C.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孩子相见。 |
D.客人不来拜访,妻子不来相见。 |
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选自刘向《列女传》
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A.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生活得更好屡次搬家 |
B.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
C.一个人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
司马光砸缸
①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即了其大指②。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②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③破之,水迸,儿得活。
A.全心全意为别人服务 | B.英勇无畏地和坏人作斗争 |
C.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 | D.遇到事情要冷静,多方位思考问题 |
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②辑履③,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A.扬其目而视 | B.以待饿者而食 |
C.知之为知 | D.有恒者则断无不成 |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A.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
B.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
C.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
两小儿辩日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②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③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④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⑤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⑥孔子不能决也。
⑦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阅读全文,提取相关信息填表。人物 | 观点 | 现象 | 依据 |
小儿甲 | 日初出大如车盖 | ||
小儿乙 | 日初出远 | ||
小儿甲 | 日中时远 | 远者小 | |
小儿乙 | 及其日中如探汤 | 近者热 |
东施效颦
西施①病心②而颦③其里④,其里之丑人见而美⑤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⑥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⑦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注释】:
①西施:越国的美女。②病心:心口痛。③颦:pín 皱眉头。④里:乡里。⑤美:动词,以……为美。⑥坚:紧紧地。⑦挈:qiè 带领。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弈秋,
A.《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下棋的故事,采用对比手法说明了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同的学习态度会有不同的学习效果。 |
B.可以用成语概括两个人的学习态度:一个专心致志、一心一意;一个一心二用、心不在焉。因此学习结果是“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C.文中有一个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思考,这个设问句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