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置 ①放,搁.摆:~于桌上。②设立。装设:装~电话。③购买:新~了一些家具。 |
B.治 ①管理,处理:~国。②整理,治理:~山。③惩办:处~。④医治:~病。 |
C.秩 ①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序良好。②十年:七~寿辰。③旧时指俸禄:厚~。 |
D.制 ①规定,订立:~定计划。②限定,约束:~止。③制度,法度:民主集中~。 |
A.本文按时间顺序和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线索非常清楚。 |
B.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
C.点面结合描写场面。 |
D.以上说法都正确。 |
毛泽东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 ),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泽东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 )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 )的欢呼。
1.这段话选自《A.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 B.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
C.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 D.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名项之前。 |
开国大典(节选)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tǎn tǎng)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jù jǜ)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1.给文中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父亲与儿子
因公因私,我已经好几年没回故乡了。忙忙乱乱地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几乎忘记了独自生活在故乡老屋里的老父。
前不久,家乡的表哥写信告诉我,父亲蹲在村口路边守望的身躯像一块坚硬的石头……看到这里,我的泪水马上滚落出来,连忙推去所有事务,追风赶月,一刻不敢停留地往家赶。在村口的路边,父亲终于看到他风尘仆仆的儿子出现在回家的路上,他站起来,搓着那双大手嘿嘿着笑着。
吃过简简单单的晚饭,叨过一阵子平平常常的家长里短,窗外夜风起处,虫鸣渐深,我打了个呵欠说:“爸,咱睡吧。”
父亲的眼中露出难色,他说:“嗯,睡吧。”随后又站起身往外走,“爸爸打鼾,怕吵你睡觉,我找人搭铺去。”
我拦住他笑说:“爸,我是你的崽,像你,也打鼾,你不是不知道。两只喇叭一块儿吹,热闹。”
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了一声,开始脱鞋宽衣。于是,我跳上了那张自己睡了十几年的破旧、宽大而又温暖的床。跟以前一样,父亲睡那头,我睡这头,彼此枕着一双臭脚。
月亮在窗外移,树梢乱动,筛下一床碎银,但听不到那熟悉的鼾声。
父亲在那头说:“不早了,睡吧。”
我在这头应道:“睡吧”
月亮从窗口消失,鸡啼在村庄远远近近的地方响起。床头仍寂静一片。记得以前与父亲同寝,在田头地尾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头一沾枕头就睡去,鼾声惊天动地,吵得我无法入睡,就常用脚把他踹醒,任他熬着等我睡去他再睡。想到这里我的心好痛,就装着打鼾,打得既重又急,仿佛睡得极香极沉。
父亲在那头轻轻地侧了侧身,并欣慰地舒了一口气。随后,我发现父亲轻轻地起来,轻轻地给我掖被角,最后,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当那粗糙而又温情的手在我脸上划过时,我的鼻子一酸,泪水便滚出了眼眶,父亲的手一抖,替我抹去泪水,叹了一声说:“鸡都叫了,睡吧。”
我哽咽着说:“睡吧。”
1.文章第二段写父亲蹲在村口路旁守望时,身躯“像一块坚硬的石头……”,这个比喻生动地刻画出父亲守望神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