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版(2001)|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下列句子中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鲁滨逊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连续)搬到岸上。
B.阴雨连绵的坏天气(持续)了半个月,叫人实在难受。
C.最近,我(连续)看了几场足球赛。
D.我们虽然在市运动会上取得了冠军,但是还要(继续)努力,争取在省赛中冲入前三名。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是(       
A.牲         B.羊          
C.          D.树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圈出每组词语中的两个别字,把对的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嘲水   凄凉       衣衫褴褛    天崖海角(    )
2.帐蓬   远眺       忐忑不安    慌无人烟(    )
3.野兽   寂寞   交尽脑汁       不可思意(    )
4.恐俱   原故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下一个问题是我需要一个石臼舂粮食。因为我明白,仅凭自己的一双手,是无法做出石磨的。至于如何做石臼,我也一筹莫展。三百六十行中,我最不懂的就是石匠手艺了,更何况没有合适的工具。我费了好几天的工夫,想找一块大石头,把中间挖空后做个石臼。可是岛上尽是大块岩石,根本无法挖凿,而且石质不硬,是一些一碰就碎的沙石,经不住重锤去舂,而且即使能捣碎谷物,也必然会从石臼中舂出许多沙子和在面粉里。因此,当我花了很长时间找不到适当的石料时,就放弃了这个念头,决定找一大块硬木头。这要容易得多。我弄了一块很大的木头,大得我勉强能搬得动。然后用大斧小斧把木头砍圆; 当初具圆形时,就用火在上面烧一个槽。火力和无限的劳力,就像巴西的印第安人做独木舟那样终于把臼做成了。又用铁树做了一个又大又重的杵。舂谷的工具做好后,我就放起来准备下次收获后舂谷做面粉,再用面粉做面包。

第二个需要克服的困难是,我得做一个筛子筛面粉,把面粉和秕糠分开。没有筛子,就无法做面包。做筛子想想也把我难倒了。我没有任何材料可以用来做筛子,也就是那种有很细很细网眼的薄薄的布可以把面粉筛出来。这使我停工好几个月,不知怎么办才好。除了一些破布碎片外,我连一块亚麻布也没有。虽然我有山羊毛,但我根本不知道怎样纺织,即使知道,这里也没有纺织工具。后来,我忽然想起一个补救办法,也是当时唯一的办法,那就是在从船上搬下来的那些水手衣服里,有几块棉布和薄纱围巾。我拿了几块出来做成三个小筛子,总算能凑合着用,这样应付了好几年。

( 有删改)

1.分别用三个字概括选文中鲁滨逊所做的两件事,并结合作品的其他情节写出三件以上主人公战胜困难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本文段及小说中的一些细节描写,简要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用画线词语的反义词填空。
鲁滨逊远离文明世界,流落到(      )的荒岛;远离了(      )的城市,居住在这寂寞的荒野;豪华的卧室入梦,(      )的帐篷成真。城市中司空见惯的灯红酒绿不见了,开始了一段世界上(      )的忧郁生活,他表现得(     ),开始郑重其事地考虑目前的情形和环境。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暑假里的一天,萨沙乘着爸爸的考察船,在大海上旅行。他来到甲板上观赏景色,被一个大浪卷进了海里。“救命呀!”萨沙大声呼救。但是风浪太大了,没有人听见他的喊声。绝望的萨沙紧紧抱住一个从船上掉下来的木箱,在大海上漂流着……

不知过了多久,阵阵海风吹醒了萨沙。他睁眼四看,发现自己躺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岛上除了石头和树木什么也没有。天渐渐地黑了,不一会儿,又下起了大雨。萨沙哭着跑进灌木丛中,度过了他来到荒岛的第一夜。

第二天清晨,萨沙沿着海边走着,搜寻着可以吃的东西。忽然,他发现了一块大帆布和一个破气垫床。萨沙如获至宝,他把帆布搭在树杈上,做成了一个帐篷。又用树枝在帐篷下面围起一圈栅栏,那个气垫床就做了褥子。这样,他就有“房子”住了。

吃什么呢?萨沙想起老师讲过,树林里的蘑菇是可以吃的。于是,他走进树林,摘回许多小雨伞状的蘑菇。后来他又用口袋里的别针和一段渔线做了一根钓鱼竿。刚把渔线甩进水里,就发觉有什么东西咬钩了。他猛地一挑鱼竿,哈!钓上来一只碗口大的螃蟹。接着,他又捡回许多蛤蜊。

回到帐篷附近,他又想起原始人钻木取火的故事,就试着干起来。他在一个小石孔里塞满木渣,用一根小木棍不停地在石头里钻啊钻。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石孔中冒烟了,他连忙吹了几口气,啊,火苗着起来了!火越烧越旺,萨沙用树枝挑起螃蟹烤着。不一会儿,螃蟹烤熟了,萨沙美美地吃起来。

四十天过去了。这一天,一艘军舰行驶在小岛附近的海面上,船长看见岛上有火光,就派几名水兵乘小船来岛上察看。于是,萨沙得救了,他很快回到了爸爸的身边。

1.[考查语文要素]根据文章内容填表格。
流落荒岛的原因遇到的困难解决困难的办法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的萨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3.选文主要是按照(       )顺序记叙的。
A.时间B.事情发展C.逻辑
4.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5.你从鲁滨逊和萨沙在荒岛上生存的经历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小天地。(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鲁滨孙漂流记(节选)

总的来说,事实证明,我当前的不幸处境,是世界上很少有的。可是,①(     )在这样的处境中,①(     )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我希望世上的人都要从我最不幸的处境中取得一个经验教训,这就是: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②( )的事情。

现在我对于自己的处境已稍稍有了好感,不再整天把眼睛望着海面,等待有什么船来。我已经把这种心思丢在一边,开始③(     )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尽量改善自己的生活了。

1.请从文中找出两组反义词,抄写在下面的图形里。
2.精挑细选。(按顺序把下列词语恰当地选填进文中的(     )里,填序号)
①A.即使……也……          B.尽管……还……
②A.聊以自慰        B.聊以解嘲             ③A.一心一意          B.聚精会神        
3.细读画线句子,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已经把这种心思丢在一边”,“我的这种心思”指什么呢?此时的鲁滨孙对自己的处境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父亲留下的书香

我们这个寻常百姓家,收入不高,住房又小,挤挤巴巴的,连一个书橱也放不下。虽说不是书香门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这可以从家里的桌上、凳上、床头枕边到处堆放着的书本看出,更能从我和妻子、儿子饭后暇余常常是各人手执一卷昭然可见……说起我家的书香,还是我父母留传下来的呢。

我父亲别无嗜好,就喜欢看书,《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古今中外名著,曾使他每每táo zuì(   )于其中。可是后来父亲的手中却换成了本本“苦书”——这,说来就话长了。

我母亲生我二弟后一病不起,常年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独自挑起了持家的重担。起先请医生为母亲治病,后来家(景 境)日趋贫困,再也没钱请医生了。我们为此忧心忡忡。这时我发现父亲床头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不见了,有的是一本本中医和中草药书——这些就是“苦书”吧。

持家劳累之余,父亲就研读这些书,可谓是“苦”不释手。父亲还(专 钻)研了《中国针灸大纲》,边看边实践:替我母亲望诊搭脉,开方(煎 剪)药,又做针灸治疗。后来连我们也知道在足三里穴位针灸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效果。

奇迹终于jiàng lín(   )了,卧床数年的母亲竟然下床了!

母亲感慨地叮咛我们要继承父亲的精神。为了给母亲做针灸治疗,父亲常常在晚上先在自己身上的穴位进行试针,感觉针刺麻醉的程度和针尖刺透的深度,然后再替我母亲针灸治疗……母亲的病治好了,她享寿到古(希 稀)之年,而操劳一生、挚爱妻子儿女的父亲却在65岁离开了我们!

父亲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其中就有缕缕的书香。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打“√”。
2.根据拼音写词语。
3.文章写“父亲喜欢看书”,选择了两个材料来写,略写的是__________,详写的是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题目中的“书香”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书香”指书中散发出的香味。
B.“书香”指爱读书、爱学习的良好氛围。
C.“书香”还指父亲一贯坚持并影响全家的敢于担当的勇气、默默奉献的精神和善于钻研的品质。

5.“母亲感慨地叮咛我们要继承父亲的精神。”中“父亲的精神”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把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      )(      )       前所(      ) (      )     荒无(      ) (      )     
(      )(      )       (      )(      )       焉知非(      )
1.无论远在(              ),还是近在咫尺,我和好朋友之间的情谊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2.昔日(              )的大沙漠,如今变成了繁华的石油城。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困难不过如此

那天的风雪真暴,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一屋的跺脚声。

鼻头红红的欧阳老师挤进教室时,等待了许久的风席卷而入,墙壁上的《中学生守则》一鼓一顿,卷向空中,又一个跟头了下来。往日很温和的欧阳老师: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乱哄哄的教室静了下来,我们地望着他。

“请同学们穿上胶鞋,我们到操场上去。”

“为什么?”几十双眼睛在问。

“我要求同学们到操场,上站立5分钟。”

我们挤在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欧阳老师没有说什么,面对我们,脱下羽绒衣,线衣脱到一半,夹着雪的狂风帮他完成了另一半。“到操场上去,站好。”

谁也没有吭声,我们老老实实地到操场排好了队。瘦削的欧阳老师只穿一件白衬褂,衬褂紧襄着的他更显得单薄。我们规规矩矩地站着。5分钟过去了,老师吃力地说:“解散。”

就在我还未透彻地理解欧阳老师这一课时,仅有“中师”文凭的他,考取了北京一所师范大学的研究生。

以后的岁月里,我时时想到那一课,想起欧阳老师课后的一番话:“在教室时,我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事实上,我们不是都顶住了吗?面对困难许多人戴着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后,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在那个风雪交加的时候,在那个空旷的操场上,我上了终身难忘的一课。

1.在文中第二自然段的横线上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丟 今非昔比 惊叹B.降 神态自若 惊恐C.栽 一反常态 惊异
2.文章第--到七自然段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作者详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略写了______,目的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的渲染,突出文章的主题。
3.用“”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4.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