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版(2001)|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要守岁。

1.选段_______(A.详细   B.简略)地描写了除夕的热闹场景。请你根据选段的内容完成思维导图,体会作者是如何写除夕热闹场景的。

2.“万不得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文中加点的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请你将批注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文《北京的春节》综合回顾。根据提示,梳理课文内容,补全下面的线轴图。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看拼音,写词语。
shí cù          tān fàn       jiǎo zi          jiǎo bàn       mó cā
            
yuán xiāo       rán fàng        bǐ cǐ          zhù hè        luò tuo
            
类型:书写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看拼音写词语。
zhǎn lǎn       tōng xiāo        qīn qī        luò tuo        shāng fàn

rán shāo          zhǎ yǎn        yuán dàn        jiào chē        mǐ cù
类型:书写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看拼音,写汉字。 
tuō jiāng         tūn shì        jùn qiào      wǔ zī    
               
yā yì             kǒng bù        pí juàn       yǎn yì 
               
类型:书写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就加紧上年货,街上增加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他们都是只在这个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摊子都让孩子们的心跳得更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也必须赶快给孩子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在老年间,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人们随着鞭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曰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帝报告家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

1.这个片段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片段中找出一个谚语:_____________。这个谚语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孩子们准备过年,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选文中的一个过渡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说“大人们也紧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也必须赶快给孩子们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1.孩子们准备过年,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呢?
_______________
2.找出一个过渡句,画上“     ”。它在文中起               的作用。
3.“零七八碎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
4.哪句话说明了“大人们也忙乱”?
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①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③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1.根据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1)日夜不绝:____________
(2)截然不同:____________
2.片段第一自然段采用结构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是(     
A.过渡句B.中心句C.总起句
4.“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其中的“光景”一词的含义是(     
A.时光景物B.情景C.表示估计
5.文段写了初一哪些人的活动?写出初一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今文人曾写下了不少描写春节的诗词、春联,请写出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

听民歌

①听过民歌。

②陕北信天游、陇东花儿、江南田歌、闽北山歌。

③从小听的是闽北山歌。曲调很简单,旋律似乎只有一句。这一句翻来覆去地唱,翻来覆去地唱。只在每句的结尾略加不同的装饰音,以与下一句相区别。那时,常有一个老翁,走在弯弯的崎岖长路上,他一边赶着牛,一边豁开嗓子扯出一首首山歌。没有(应对     应和),没有对答。老人的嗓子孤独、苍老、悲凉。有时他根本发不出音。老人走在牛群的背后,唱得再也唱不下去了,就沉默。老人是终日与牛群为伴的牛馆。那时,我听不懂老人唱的山歌,因为隔得太远,老人又豁了牙,吐字不清。但我至今闭上眼睛,还能清晰地浮现出一条长路上的一群牛,一个老翁,一首首拖音很长的山歌。

④后来参加山场劳动,穿衰衣、挂柴刀、扛长锄去山上,开始近距离地听到男女对唱的山歌。男的女的两拨人,往往分得很开,往往是隔着一条山岙(ào),这边望得见那边的人,那边望得见这边的人。第一个音是这样发出的,有人觉得要唱了,就停下手中的活儿,把箬笠往脑后掀了掀,吸一口气,然后扬脖仰头。“哎——”,这个哎字由低往高,高到一定音阶,然后平滑着延伸,“哎——”,然后波动,上挑,收尾。接下的句子是“妹呀……”什么的。这是典型的中青年唱的山歌,底气十足,穿透力强,也是(粗野   粗鄙)的、质朴的。山中的人并不指望什么爱情,但是他们唱的却是纯粹的爱歌。如果认真地听他们彼此间的对唱,还真的唱得(纸短情长     情深意长)。与老人们的山歌相比,年轻人的山歌欢快、短促,更加明快也充满向往。年轻人是对着异性唱,老人则是对着大山与天空唱。

⑤时间继续往后(推迟     推移),就听到了乐清的著名山歌——《对鸟》。《对鸟》的旋律要比闽北山歌复杂、华丽得多,而且歌词也来得更加富有情趣和圆熟。与闽北相比,乐清的山没有那里的深,没有那里的高,也没有那里的大,但人也因此而复杂了许多,山歌也因此而华丽了些,想来并非没有道理。

如今听民歌,是听音响中的民歌,流畅,华彩,大白菜上扎红绸,早已没有了那种质朴。从歌星那猩红的嘴唇间和花花绿绿的MTV中唱出,“民歌”已不再是民歌了。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打“√”。
2.本文写听民歌的经历是按照_____顺写的,全文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
3.第⑥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作者说“听不懂老人唱的山歌”,但是为什么“我至今闭上眼睛,还能清晰地浮现出一条长路上的一群牛,一个老翁,一首首拖音很长的山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明,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小孩,没有什么人睡觉,都是守岁。

1.文段选自__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
2.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         ”在文中画出具体描写除夕热闹的句子。
4.文段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方面细腻地描写人们欢庆除夕。
5.“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句话体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