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首诗是按A.诗人笔下的雨来去匆匆,暗示了时光匆匆的哲理。 |
B.这首诗描绘了云的黑、山的青、雨的白、水的蓝,浓墨重彩地勾画出西湖乍雨还晴的美景。 |
C.这首诗寓情于景,诗人借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景象,流露出世事难测的忧虑。 |
D.诗人先在楼头,后在船上,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西江月:词牌名 | B.夜行黄沙道中:题目,主要点明词的写作地点 |
C.说:通“悦”,高兴 | D.见:通“现”,出现 |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
B.“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侧面烘托极为动人。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 |
C.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
D.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如实地描写词人的所闻所感,表现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诗中哪一句点明了标题?为什么说这句诗点明了标题?浪淘沙(其一)
_____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这首诗的作者是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
C.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 “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
D.这首诗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
书湖阴先生壁
________________,花木成畦手自栽。
__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1.补全诗句。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解释词语。A.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香雅、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
B.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渴望而不可得的无奈和苦痛。 |
江 南 春 山 行
杜牧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
C.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 |
D.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
A.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 “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
B.《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
C.《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
D.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 |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句中“自天涯”将黄河的源远流长写得出神入化。下列诗句与前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B.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
C.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