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语文S版(2003)|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
对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村晚

[宋]雷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牧童

[唐]袁枚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把《村晚》中的诗句补充完整。
2.《村晚》为我们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图。《牧童》为我们展示了一幅____________图。上边这幅图可以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绘。请你结合图片,用自己的话把诗句中的情景描绘出来: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异同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描写了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塑造了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B.两首诗都是前两句写景,其中《村晚》把草、池塘、山、落日等融合起来,构成了一幅幽静美丽的图画;《牧童》则通过“六七里”“三四声”等写出了原野的广阔、傍晚的宁静。
C.两首诗都表现了牧童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但《牧童》还通过“不脱蓑衣”让我们体会到了牧童放牧一天的劳累。
D.两首诗都是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写的,诗中有景、有人、有声,流露出作者对悠然自得的乡村生活的向往。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这首诗的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庭前优美的景色,“____________”突出了庭院的干净、清幽,“____________”突出了庭院的秀美,“_________”突出了主人的生活品位。
3.诗的后两句中,“________”运用拟人化的动作,写出了山水的灵动可爱。
4.诗的后两句是对偶句:“一水”对“________”,“护田”对“排闼”,“________”对“________”。像这样运用对偶的手法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写庭院的景致,侧面烘托了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诗人写景,从院内写到院外,既是对主人的赞叹,也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C.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喜爱田园风光、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D.诗歌含蓄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生活的无奈和痛苦。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节选)

何其芳

我的歌呵,

你飞吧,

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

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或者一片阳光。

1.题目中“歌唱”的意思是(  )。
A.唱歌B.赞美
2.诗人为什么希望“我的歌”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
A.我的歌很好听。
B.我歌唱的是早晨。
C.为了使“少男少女们”得到鼓舞。
3.下面对诗歌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想象不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
B.第一节作者把“快乐或好的思想”想象成声音、微风、阳光。“微风”给人一种心旷神怡之感,“阳光”给人一种春和日丽的欣慰之感。
C.这首诗通过对少男少女们热情歌唱,勉励广大的青少年们,积极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中去,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奋发向上,永葆青春活力。
4.读完这首诗后,你觉得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少男少女?试着写出两个,并说说他们之间的相似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送友人

【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

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

离梦杳如关塞长

【注释】 ①水国:水多。②蒹葭(jiān jiā):水草名。③苍苍:深青色。④今夕:今晚。⑤离梦:离人的梦。⑥杳(yǎo):无影无声。⑦关塞:边关塞外,代指遥远的地方。

1.送别诗抒写离别情绪,要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往往要借助独特的景物。从第一、二句能看出本诗是在______季所作,选取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都能够传递离情。
2.第三句诗的意思是:谁说友人千里之别从今晚就开始了?根据这句话的意思和语气可知道最后一句诗的意思是(  )
A.离别后的梦无声无息,就像迢迢关塞一样绵长(有这样的梦相伴,我们如同没有分离)。
B.离别后连相逢的梦也杳无踪迹,它竟像迢迢关塞那样遥远(让我连离别的思念都无法寄托)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读划横线的句子,我们知道,这首词是词人游蕲水__________(填地名)时所作。
2.对这首词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七字既点出了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了兰溪之名的由来。
B.次句写漫步溪边,“松间沙路净无泥”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润无泥”。苏轼将“润”改为“净”,更加突出了兰溪的洁净和一尘不染。
C.“潇潇暮雨子规啼”点出了净无泥的原因,同时又烘托出自己贬官黄州期间的凄凉环境和沉郁、悲凉的羁旅之情。
D.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
3.______________这几句中,我们能体会到词人苏轼不服老、乐观奋发的精神。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练习。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释:黄花:菊花。寥廓:高原空旷。

1.下面关于《采桑子·重阳》这首词,说法正确的是(  )
A.“采桑子”是词的题目,“重阳”点明创作的时间。
B.“采桑子”是词牌名,“重阳”是题目。
C.“采桑子”是主标题,“重阳”是副标题。
2.“人生易老天难老”这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多选题)
A.比喻B.拟人C.夸张D.对比
3.对这首词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对战地黄花的描写,表达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
B.作者通过对茫茫江天、无边秋霜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凄凉。
C.作者通过对战地黄花、寥廓江天、万里霜这些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乐观向上、战斗不息的情感。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古诗阅读。

静夜思

      明月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3.“举头望明月”中的“举”的意思是(       )
A.抬起B.全部
4.诗人抬头看见了________,银色的月光洒在地面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完成练习。

题西林壁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1.默写诗句。
2.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
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     )(     )不同的角度,站在( )( )( )( )不同位置观看庐山。
4.与成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阐述道理相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我会填一填,圈一圈。

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选序号)________①咏鹅   ②鹅
2.短文主要写了它的哪些部位?用“      ”画出来吧!
3.把表示颜色的词用“”圈出来。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______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

1.补全古诗。
2.第一句中“怜”的意思是( )。
A.可怜、怜悯B.喜爱
3.“诗中有画”,请你发挥想象,试着把后两句诗所表现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