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语文A版| 六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
课文《伯牙绝弦》阅读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_____!”志在_____,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_____。

1.补全课文。
2.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伯牙当时已是一位有名的音乐家,在遇到钟子期前,肯定有不少人赞美,可他为什么偏偏说钟子期是知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蝜蝂传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zhé)持取,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shì)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chù)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亦足哀夫!

[]①蝜蝂(fùbǎn),一种擅长背负东西的小虫。踬仆(zhì pū):跌倒不艾():不停止。艾,停止。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是   
A.遇货不避,以厚其室       厚:厚重
B.日思高其位,大其禄       高:使……提高
C.人或伶之,为去其负       或:有的
D.不知为已累也       累:负担,累赘
2.下列加字用法与“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仅有“敌船”为火所烧,随波
B.野芳发幽香
C.二者不可得兼,舍鱼取熊掌也
D.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3.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是通过蝜蝂的生活习性与嗜取者的行为做对比,揭示了那些贪得无厌的官吏的最终下场就是自取灭亡。
B.蝜蝂这种小动物就是喜欢背负东西,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力气也不停止。
C.贪官污吏们看到先前那些因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却不引以为戒,是因为他们是名人。
D.人们同情蝜蝂,为它们去掉背上的东西,却仍然不能改变它们的习性。当它们能够行走时,又会像原来一样地拿东西来背。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守株待兔》中的句子,完成练习。

因释而守株,冀复得兔。

1.解释加点的字。
因:___________   释:____________   耒:______________
冀:______________   复:______________
2.解释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故事中的农民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楚人学舟

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

【注】楚:古国名。折:调头。旋:转弯。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亟:突然。犯:碰至。柁: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其始折旋疾________
②乃四胆落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遂以为尽操舟之术。_________________
②椎鼓径进。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韩娥①善歌

昔韩娥东之齐,匮②粮。过雍门,鬻歌③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④,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⑤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⑥舞,弗能自禁,忘向⑦之悲也。乃厚赂⑧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仿娥之遗声。

——《列子·汤问》

【注释】①韩娥:古代传说中韩国善于歌唱的女子。②匮:尽。③鬻()歌:卖唱。④梁欐():房屋的中梁。⑤曼声:拖长声调。⑥抃(biàn):拍击。⑦向:先前,从前。⑧赂:赠送礼物。

1.对下列各句中“之”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昔韩娥东之齐(去)B.逆旅人辱之(她,指韩娥)
C.忘向之悲也(的)D.仿娥之遗声(到)
2.用“/”画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3.结合注释,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既去,而余音绕梁楣,三日不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娥还,复为曼声长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从文中画出两处表现韩娥的歌声具有极大感染力的句子。
5.这则故事可用“_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概括。你还知道哪些和音乐有关的四字词语?试写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扩展。

文彦博树洞取球

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不能得。彦博以盘取水,灌入穴中,球遂浮出。

1.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文彦博少时,与群儿球。(     )
A.打击。          B.攻击。            C.踢。
(2)球浮出。(     )
A.所以。          B.于是,就。     C.用。
2.在选择文中找出与下面句子意思相同的语句,写在横线上并划分节奏。
球忽然掉进了树洞中,这群小孩想办法要将球取出来,可是洞穴太深,球拿不出来。
                     
3.“群儿谋取之”中的“之”指的是____________
4.球掉进树洞之后,群儿和文彦博分别是怎样做的?(用原文回答)
(1)群儿: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彦博: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文彦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七岁,尝与        游。看道边李树                        取之,唯戎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根据原文在横线上填合适内容。
2.“人问之”的“之”和“取之”的“之”各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
3.王戎为什么不取道旁李?他是怎么想的?
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
5.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段,按要求作答。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与诸小儿游(         )            诸儿竞取之(         )
2.“人问之”中的“之”指的是(        
A.李树B.李子C.王戎D.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
3.对“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理解正确的是(        
A.看到路边有一棵李树,伙伴们都过去折枝取李子。
B.看到路边有一棵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C.看到路边有一棵李树,很多孩子把树枝折断了。
D.看到路边有一棵李树,李子很多,把树枝都折断了。
4.王戎与诸小儿相比有(               )过人之处。(多选)
A.仔细观察B.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C.会动脑筋D.先人后己,懂得谦让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古诗文阅读

程门立雪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注释】①见:拜见。②盖:大约。③瞑坐:打瞌睡。④侍立:恭敬地站在一旁。⑤既:已经。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颐偶瞑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与游酢侍立不去”的原因是什么?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杨时与游酢在欣赏程家的雪景。
B.杨时与游酢想拜见程颐,又担心打扰程颐休息。
C.杨时与游酢没有经过程颐允许,不敢擅自离开。
3.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请划分节奏。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2.课文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伯牙琴艺的高超?
___________________
3.伯牙“破琴绝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