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语文A版| 六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在选文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根据选文,下列不属于元宵节的习俗的一项是(   )
A.逛庙会B.吃元宵C.放花炮D.观花灯
3.“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请用“   ”画出文中最能说明“有声有光”的句子。
4.选文画“﹏﹏﹏”的句子突出了灯的_________多,从“__________”一词中看得出来;灯的_______多,从“________”一词中看得出来。作者描写处处悬灯结彩的热闹场景,是为了突出元宵节是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开心阅读。

感悟春天

①江南的春天,总是在渐渐沥沥的春雨中悄悄来临的,“杏花春雨江南”,这是上了名诗之页的。数落我经历的几十个春天,总是乍暖还寒,反反复复,需要冲破凍间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因此春光很金贵,春色也往往只能往雨中窥视,总在不经意中,只一眨眼,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了,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难觅的感慨。

②珍爱春天,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执着,这也是对照冬天的岁月,有比较而又有鉴别的一种实际行动。虽然说,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是净化,是考验,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素。这也是一种反衬和折射: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判定青松的高洁?没有严寒,谁去仰视乔木耸立?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象。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

③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 “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说的。翻翻唐诗吧,那里面尽有李白、杜牧、韩愈、李贺等诗人们的关于春的感慨。摆着道学面孔的人物,是不是不咏唱春天呢?北宋理学家程灏写下了《春日偶成》,还成了《选本千家诗》的第一首。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对朗朗春光,盈盈春意,也唱了“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日》诗。和尚是讲究四大皆空的佛门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动。唐朝的志雨和尚写下了这样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中国的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们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从春风、春水、春雨、春草、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宵、春眠等角度来尽情歌唱,进而从欣赏春天写到珍惜春光。

④借助春天,品味春色,目送春鸟,沐浴春风,可以感召人性,感受浮生,感叹世事,感谢生活。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概莫能外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如果这位生在封建时代的女子奈何不了这种生活,那么现代的那位美国哲人桑塔耶那则更有甘愿为春天俘虏的意味了。这位先生长期在哈佛教书,50岁那年,一个春日,在讲台上,偶有知更乌飞来,立在窗格子上,他注意到了,感受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他回过头来,向学生们说:“我与阳春有约!”冲出教室,开始了他云游欧洲大陆之行。

⑤生命四季,是我们每个人都共有的,而春天更能开启人们的感情之源、心灵之泉,难怪首次在甲骨文里露面的形声字就是春,难怪古人殷殷切切地寄语他的友人此行江南去,“千万和春住”。居住在大观园中的湘云更是大声疾呼:“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可是事实上春光难永驻,有来必有去,谁也挡不住“落花流水春去也”的结局。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是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

1.读第①自然段,你感到在作者的笔下,江南的春天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句话概括第③自然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自然段中那位封建时代的女子和那位现代美国哲人桑塔耶那面对同样的春天,心态却明显不同。请借助文中“悔”和“冲”两个字分析他们各自的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从春天里得到了怎样的人生感悟?用“____”从文中画出来。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开心阅读。

年味浓浓

①声声爆竹辞旧岁,点点梅花迎断春。 离春节愈近,年味也就愈浓……

②这种味道是所有人都能感觉到的,是难以用言语形容和表达的,它弥漫在寒冬腊月的空气里,散发在城乡每个角落里,(   )你一推开房门,年味(  )会扑面而来。用你的鼻于轻轻嗅嗅,用你的眼睛仔细看看,用你的耳朵细细听听,这年味就会注入你的肌体.让你也拥有这种味道。

③年味,弥漫在街巷,飘散在村屯。随着新春佳节的临近,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吉样的装饰、精美的新年挂饰、镶边的新年对联、带有卡通生肖图案的精美窗花……无处不见,管造出一派节日的喜庆气氛。夜幕下,林立的高楼大厦上耀眼的霓虹灯,点燃了人们心中久违的激情。在农村,辛勤劳作一年的村民朋友早已歇下脚来,蹲坐在自家小院自办年货:杀猪、做豆腐、蒸粘豆包……当欢烟在家家户户阵阵升起时,村子里便飘出一阵浓浓香味。

④年味,弥漫在商场超市 品种繁多的年货堆积如山,琳琅满日,步履匆匆的人们穿梭于各大商场超市,精心为家人挑选着喜爱的物品。从他们敞开胸怀的微笑中,我看到了年味,年味也无声无息地感染着人们的心情,快乐幸福的字样写满脸上。藏进了心田。

……

⑤年味,弥漫在祝福中。那一封封写满温馨的思乡家书。那一张张精美饱含祝福的贺年卡,那一条条写满情谊的手机短信、微信,那一桌桌盛满醉香的亲情家宴,无不写满了浓浓的年味。

⑥年味,是寒冬里的一把热火;年味,是亲人久别的一次相聚;年味,是爹和娘的一声呼唤:年味,是老母亲的一手好菜。

⑦这色香的年味啊,从远古的风俗中走来。从大地飞歌中走来,从幸福的生活中走来,从欣喜的笑容中走来。成为中华民接一道永恒的风景……飘散在每一个人的心间,让每个人都不由自主地沉醉在这浓浓的年味之中。

1.在短文第②自然段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作者写出了哪几个方面的浓浓年味?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你的鼻子也许会嗅到_________;你的眼睛也许会看到______________;你的耳朵也许会听到_________________ 。
4.短文第⑥自然段采用了相同的句式来写,这种修辞手法叫_________ 。在你看来:年味是________________
5.年味,弥漫在祝福中。“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你最想给________(谁)发短信或微信送去祝福: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开心阅读。

农家过年

中国人过年,农村和城市大有不同,尤其是农村,过年别有番韵味。

每年一进腊月,准备过年的事情就开始了。腊月初八,要吃腊八粥。腊月二十三,要吃祭灶饼,用麻糖(zhān  nián)住灶王爷的嘴,送灶王爷上天,“上天言吉事,回宫降吉祥”。接下来就是杀牛宰羊,置办年货,买新衣,购新帽,“葱、蒜、姜、箔、表、香”。全家人屋里屋外大扫除,扫掉一年的晦气。剃头要赶在二十七,“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贴对联是很讲究的,“二十八,贴年画”,大门、二门、屋门贴什么,墙上、树上贴什么,都是按规矩进行的。年前几天,人们忙着做各种各样的食品,先是蒸,蒸糖包、豆包、莱包、枣花馍,薰出龙、风、谷仓、麦堆等花样;次是炸,炸油条、炸丸子,炸“假五”:有红薯做的,有小米饭做的,有粉条做的,有豆子做的;后是包,主要是包饺子,饺子的花样很多,有素的,有肉的,有包硬币的,还有包糖的,吃到的人是最有福气的。

经过这一番忙碌,终于到了除夕之夜,就是大年三十。一家人闲下来,围着火盆坐在一起,开始熬年夜。从家事年景到天下大事,拉家常话人生,直熬到小孩子犯困打盹。第二天鸡叫头遍就响起了鞭炮声。大人们早早打开大门,叫做“开门进宝”。各家父母再三嘱咐小孩子不能乱问、不能多说话,免得说出不吉利的话,这增添了一种庄(chóng zhòng )肃穆的气氛。早晨要先做好gōng gòng)品,端到列祖列宗面前,小孩跟着大人一起跪下磕头。还要供奉天地全神,祈保一年到头全家平安。

大年初一,主要是向长辈拜年,除了自己的父母、祖父母之外,依次有家族的近支远门,三爷家、四奶家、五叔家等等,小孩子们高兴的是可以得到压岁钱。刚过门的新媳妇要按照亲疏远近去认门,当然也免不了户户请吃,直吃得新娘子笑口难合。

初二到初四,是走亲戚的时间。闺女回娘家,外甥看舅舅,三乡五里,路上行人如织,穿梭往来。春节的身影还没走远,元(xiāo  jiāo)节又飘着雪花赶到了。漫天飞舞的洁白雪花,伴着红艳的灯笼,红艳的对联,再加上儿童们花花绿绿的衣服,融合成一幅“农家喜庆图”。乡民们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跑旱船.游村串乡的小货郎叫卖着“吹糖人”“"琉璃响”“猴上树”等,新年过后的一个大正月就这样踏着欢乐匆忙的脚步走去了,人们祈盼来年会更好。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这篇短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农家过年的习俗的?(  )
A.时间顺序B.逻辑顺序
C.事情发展顺序D.空间顺序
3.和《北京的春节》相比,农家过年最大的特色是什么?请你结合选文内容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详写了春节期间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几天农家过年的情形,略写了__________等这些天的情形。这样详略安排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就热闹起来,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又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只有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弄枪。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边。至今我还记得一盏走马灯里出现的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他跪在地上,头顶蜡扦;旁边站着个梳了抓髻的小脚女人,手举木棒,一下一下地朝他头上打去。

1.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3.花灯是真正的艺术品,选段是从______ 、____________等方面体现出来的。
4.作者在选段中介绍了哪些花灯?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和小鸟最相亲爱

冰心

小鸟是怎样的玲珑娇小呵!在北京城里,我只看见老鸦和麻雀,有时也看见啄木鸟。在此却是雪未化尽,鸟儿已成群的来了。最先的便是青鸟,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我看最恰当不过,因为青鸟的鸣声中,婉转地报着春的消息。

知更鸟的红胸,在雪地上,草地上站着,都极其鲜明。小蜂雀更小到无可苗条,从花梢飞过的时候,竟要比花还小。我在山亭中有时抬头瞥见,只屏息静立,连眼珠都不敢动,我似乎恐怕将这弱不禁风的小仙子惊走了。

此外还有许多毛羽鲜丽的小鸟,我因找不出它们的中国名字,只得阙疑(把疑难问题留着,不下判断)。早起朝日来出,已满山满谷的起了轻美的歌声。在朦胧的晓风之中,欹枕倾听,使人心魄俱静。春是鸟的世界,“以鸟鸣春”和“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两句话,我如今彻底地领略过了!

我们幕天席地的生涯之中,和小鸟最相亲爱。玫瑰和丁香丛中更有青鸟和知更雀的巢,那巢都是筑得极低,一伸手便可触到。我常常去探望小鸟的家庭,而我却从不做偷卵捉雏等等破坏它们家庭幸福的事;我想到我自己不过是暂时离家,我的母亲和父亲已这样的牵挂。假如我被人捉去,关在笼里,永远不得回来呢。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我爱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双亲,我也爱雏鸟的双亲!

而且是怎样有趣的事,你看小鸟破壳出来,很黄的小口,毛羽也很稀疏,觉得很丑。它们又极其贪吃,终日张口在巢里啾啾地叫!累得它母亲飞去飞回的忙碌。渐渐地长大了,它母亲领它们飞到地上。它们的毛羽很蓬松,两只小腿蹒珊地走,看去比它们的母亲还肥大。它们很傻的样子,茫然的跟着母亲乱跳。母亲偶然啄得了一条小虫,它们便纷然的过去,啾啾地争着吃。早起母亲教给它们歌唱,母亲的声音极婉转,它们的声音,却很憨涩。这几天来,它们已完全的会飞了,会唱了,也知道自己觅食,不再累它们的母亲了。前天我去探望它们时,这些雏鸟已不在巢里,它们已筑起新的巢了,在离它们的父母的巢不远的枝上,它们常常来看它们的父母的。

还有虫儿也是可爱的。藕合色的小蝴蝶,背着圆壳的蜗牛,嗡嗡的蜜蜂,甚至于水里每夜乱唱的青蛙,在花丛中闪烁的萤虫,都是极温柔极其孩子气的。你若爱它,它也爱你们,因为它们喜爱小孩子,大人们太忙,没有工夫和它们玩。

1.我们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欹枕倾听”中的“欹”字不认识,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________部,这个字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①倾斜;歪;②相当于“啊”;③叹词,表示赞美。在本文,应选________种解释。
2.概括第三,第四和第五自然段所写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是因为________。
4.用“____”表现作者瞥见小蜂雀时神情的语句,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最后说“你若爱它,它也爱你们”,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把你的体会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年味

这几年,每逢年底岁末,人们一见面就叹息,年味越来越淡了!年味是什么?离家进城几十年了,但家乡那浓郁的年味还一直让我难以忘怀。每隔上三两年,我就会不辞辛苦,携家带口,回家乡过年,不为别的,就是想重温一下那久违的年味。

年味之首,自然就是弥漫在空气中的硝烟味。一进腊月,就开始响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二踢脚、麻雷子,高一声,低一声,你张开鼻子,便能闻到淡淡的硝烟味。“爆竹声中一岁除”,随着烟味越来越浓,年也就越来越近了,这年味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后才慢慢散去。

酒香味。亲朋好友利用过年时节欢聚一堂,喝酒庆祝,到处酒香飘逸。爱串亲戚的人说,哪个村的酒味浓,哪个村的日子就最红火。

蒸馒头味。每逢过年,各家各户都开始大量地蒸馒头时,几百家同时开火上锅,那新蒸馒头味也是相当有气势的。按旧俗“二十六,蒸馒头”,腊月二十六这一天,能干的主妇一大早就起来,一笼接一笼地把馒头、花卷、枣包、豆包蒸出来,一直吃到正月十五,才开始再蒸新馒头。

饺子味。北方人说,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尤其是过年,别的东西可以没有,饺子是一定要吃的,就连在外边逃债的杨白劳,也要和喜儿吃一顿饺子过年。这饺子味,一是肉馅的香味,已够肥的肉馅,还嫌不香,又倒上芝麻香油;二是葱、姜、蒜的辛辣味,再加上此起彼伏遥相呼应的剁馅的声音,真是有声有色有味。饺子一吃,年就算过踏实了,心里有底了。

还有一种少不了的年味,就是写春联的墨香味。在家乡,直到今天,还是要贴手写的春联,过年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人们三五成群,在各家门口转悠,品评春联的内容、书法,看谁家写得巧妙、别致、有趣。

尽管城里的年味各种各样,别具特色,但我总还是想念家乡的年味。

1.选文中的“年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代表____________
2.本文运用(  )的结构形式表现出作者对家乡年味的喜爱。
A.分—总B.总—分—总C.总—分
3.下列对短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说到了想念家乡的年味,这样显得重复。
B.文中第一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年味的喜爱之情。
C.本文详略安排得当。详细写了过年的硝烟味、饺子味,略写了酒香味、蒸馒头味、墨香味。
4.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
5.作者认为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1.填一填。
波光________ ________   岁月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高________重    ________ ________河水
2.写一写。(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凝望——________   依然——________
3.选一选。
文中把老桥当作人来描写,这是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  )
A.比喻B.拟人C.排比D.反问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①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

②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③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④男人们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⑤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黎明到清早,全城鞭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1.选段按_____顺序来写,向读者介绍了热闹的除夕和_____的正月初一。
2.从选段②画“     ”的句子中,我们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选段④描述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简单介绍北京正月初一的庙会。(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①和选段⑤采用了(   )的写法。
A.对比衬托B.前后照应C.写景抒情D.叙事抒情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

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chi)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解释下列词语。
悬灯结彩:_______________
清一色:______________
2.认真读画线的句子,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着力描写元宵节灯的数量多、种类多,为的是突出__________
4.将选文中出现的“灯”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