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语文A版| 六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写同音字。
( )酸  急( )        zhàn( )放  ( )士 
xuē皮( ) 剥( )       guàn习( ) ( )       
( )开  ( )       pì偏( )      (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        是玻璃的,有的         是牛角的,有的    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1)阅读短文内容,选择答案,把相应字母填入括号内。
①片段着重描写的是老北京人过 _____的情景。
A.除夕               B.大年初一          C.春节               D.元宵节
②下列说法中的 _____,作为片段的主要内容最贴切。
A.闹元宵            B.火炽美丽的元宵节       C.卖杂拌儿
③下列不属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作品是 _____
A.《红楼梦》   B.《三国志》   C.《西游记》   D.《水浒传》
(2)关注表达,勤于积累,完成下面的练习。
①选段中的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写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个词语都表达了 _______的意思。从中我发现:相同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
②根据具体语境,尝试用不同的词语表达与“人头攒动”相近的意思:节日期间,北京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故宫博物院人头攒动,八达岭长城 _________,南锣鼓巷 _________,什刹海 _________
③回忆生活中的情景写一段话,注意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词语表达(至少用上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  ) 的散文《北京的春节》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老北京的民俗画卷。
A.老舍B.沈从文C.鲁迅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1.给文中□填上合适的标点。
2.文中划“﹏﹏﹏”的句子是一个___________句。写出了花灯的_________多,________多。句中的“一律、清一色、都”几个词都表示_______的意思,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3.“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这个句子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作者把元宵与除夕、初一进行对比,目的是____________
4.给选文取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材料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①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chi)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②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选段的作者是 _______
2.选文的中心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子运用了 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中“_______”“________”“都是”“_______”这四个词的意思相近,写出了灯的种类多,突出了元宵节的热闹。


4.①选段介绍了元宵节人们 ________、吃元宵等习俗。
②元宵节吃元宵寓意是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你还知道哪个节日的习俗及美好寓意?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写出两句和春节有关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鞭炮       搅和       通霄       万不得已
B.书藉       聊天       远眺       不可思议
C.明媚       惊惶       幼稚       司空见惯
D.玻璃       倒霉       唯恐       涛涛不绝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句子广场。(按要求改写句子)
1.孩子们把鞭炮点燃了。(改成 “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夕真热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姥姥对小红说:“春节放假, 来我家住几天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北京是城市。 北京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用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句型转换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与理解。
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1.选文第1自然段是围绕______这个词来写的,第一句与后面的句子是_____关系。这段中的“除非”“必定”两个词语体现了________
2.“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光景”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       
A.时光景物B.情景C.表示估计
3.小孩子们为什么爱逛庙会?
_________________
4.第3自然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类人进行了描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1.用“      ”画出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围绕中心句,作者从视觉、      觉和      觉等方面进行了具体描述。本段的构段方式是      
2.从“______”和“必定”等词语可以体会到人们非常重视______,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从选文看,守岁就是______。守岁有两层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从这个习俗中我们可以看到珍惜时间和______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3.结合选文,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初一是指每年的12月31日。(     )
(2)作者运用了详略得当的手法,重点写了除夕“热闹”的特点。(     )
(3)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人们过初一和过除夕的不同,令人印象深刻。(     )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我能行。

腊月酒

王忠范

①每年腊月,我就喜欢喝东北老家自酿的腊月酒。腊月酒其实就是黄米酒,是用东北特产大黄米酿制而成的,充满粮食的味道。因为这酒是农家腊月自酿的,又没啥酒力,谁都能喝点,家家腊月里的餐桌上都有这酒,所以黄米酒也叫腊月酒。

②农历冬月底,进入猫冬时节,村里的家家户户就开始酿制黄米酒。我家的黄米酒由祖父一人酿制,他不让别人插手,说弄不好会走味的。他先是淘洗好黄米,接着放进锅里,掌握好火候慢慢煮。熬成粥状时,黄米变得黏稠稠的金亮亮的,再装进大盆,整整焖上半天一夜。然后打开酿酒的泥缸,把黄米粥、开水和提前半年做好的酒曲按比例放进去,扣上圆盖,封得严严实实。这样发酵半个月到20天,黄米酒就基本酿成了。

③到了开启的日子,人们都管黄米酒叫腊月酒了。祖父笑眯眯地掀盖通风、过滤,屋子里顷刻飘满了酒香。一家人围着观看,都要尝上一口。腊月酒色泽纯净,醇香柔和,鲜爽却绵长,没辣味,大人小孩都能喝。若拌些白糖,入口浓厚沾唇,甜甜酸酸,更是新鲜绵润了。开启酒缸这天,不管谁家都要请同姓的本家长辈和左邻右舍的老人来品新酿的腊月酒。大家围坐在黄泥火盆旁,浅饮慢酌之间讲年景、唠家常、说乡事,亲亲近近,热热火火。晚辈们轮流敬酒,或说吉祥祝福的话,或唱福寿歌,一派祥和欢乐的气氛。

④以后,腊月里每一天晚餐,家家或多或少都喝腊月酒,添情助兴,(营造 制造)过年的氛围。下酒菜多种多样,但必有热腾腾香喷喷的年猪肉。这叫:“腊月酒,年猪肉,日子越过越富有。”主食是黏豆包。黏豆包圆圆鼓鼓又黏稠筋道,象征团圆、和睦。那叫:“腊月酒,黏豆包,团圆和睦过年好。”

⑤等到大年三十吃团圆饭的时候,家家都喝腊月酒,因为腊月酒具有土地的(厚重 隆重)与久远,象征日子和顺、生活甜美。祖父端起酒杯时总要说合辙押韵的祝词:喝杯腊月酒,喜气心中流,老少齐争春,又是好年头……春溶于酒,酒浓于情,饮得全家人激情满怀欢欢乐乐,阵阵笑声出门外,得灯笼杆上的大红灯笼飘飘闪闪

⑥现在每年春节前夕,我们这座城里就有卖腊月酒的。我家总要买一大壶,年前年后都在喝,品不够那种乡情和年味儿。

(选自《辽宁日报》2019年1月16日,有删改)

1.用“\”画掉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
2.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描写。
A.外貌B.神态C.语言D.心理
3.本文以腊月酒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故乡腊月酒的___以及对老家淳朴民风的____
4.阅读第②段,根据提示概括制作腊月酒的过程。
淘黄米——(     )——( )——加开水、酒曲——( )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短文详写了祖父酿制腊月酒的过程,表现了祖父酿酒技艺的精湛。 ( )
(2)“飞”“碰”“飘飘闪闪”这些动词形象入微地表现了家人们笑声的爽朗活泼,表现了乡亲们无比喜悦的心情。 ( )
(3)短文采用总—分的结构,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 )
(4)“腊月酒,黏豆包,团圆和睦过年好。”引用俗语,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 )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