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沪教版(2007)| 五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下面诗句都与黄河有关,请试着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诗句。
(1)________________,一片孤城万仞山。
(2)白日依山尽,________________。
(3)君不见,________________,奔流到海不复回。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找出描写俯瞰黄河全景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诗人用写实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组鲜明的诗歌意象,分别赋予“土地”“河流”“风”“黎明”不同的象征和暗示意味,请分别简析。
土地:________________     河流:________________
风:__________________     黎明: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眼里常含泪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多音字组词。
行hánɡ(        )         号háo(        )
xínɡ(        )             hào(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选词填空。
精干 精悍
1.嗬,好一只(    )的队伍!
2.队长虽然年轻,但很(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看拼音,写词语。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风雨绿云山

在飘飞的细雨洗礼下,绿云山显得那样的清新、苍翠。一条曲曲弯弯的山道,在密林的掩映下时隐时现,一阶一阶地向上延伸着。蒙蒙的细雨透过两旁挺拔的竹林,洒在明净的石阶上,溅起了星星点点的水花。山风轻轻地吹拂着,偶尔也有几片竹叶在风雨中摇落,坠入路旁的小溪,漂流而下。

透过竹林,我看到了清清的绿水河,在雨的帷幕中,宛如一条碧绿的绸带,环山远去。一叶扁舟在风雨的河面上摇曳着,渔夫头戴斗笠,身穿绿蓑衣,奋力地划着双浆。他那高亢的山歌不时穿透雨雾,隐隐地传来。整个山区显得格外寂静,可这儿并不沉闷。沙沙的雨声伴随着清脆的笑声,不时从竹林的深处飞来。三三两两的孩童在林木掩映的小道上闪现,又相继消失在路的尽头。他们打着绿色的伞儿,背着绿色的书包,笑着,唱着,追逐着,向着山顶的学校走去……

这是多么美妙的画面啊!

1.照样子,从文中找词语写下来。
三三两两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填空。
______)的竹林 (______)的石阶
______)的绸带 (______)的山歌
一(_____)扁舟   一(_____)山道
3.摘录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句中,作者把(_______)比作(________)。
4.概括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 深的 浅的 明的 暗的 绿得难以形容 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呢

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1.在文中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2.将画“——”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妙手回春(修改病句)。
(1)《林海》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老舍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兴安岭的每条岭都是那么轻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东北在大兴安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落叶松是兴安岭上的千般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